闲谈李清照

[复制链接]
尼姑来也 发表于 2008-4-7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20 4
李清照出身于宋神宗无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喜文学。身世的高贵,双亲的文才,全都转接在这个女子身上,濡染了文学艺术的精华,造就她空前绝后的盛况,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 ^2 T6 U+ ?% ^0 _0 I. `
! E. z; ?, Q7 S. S# `, g, ?. t: W, @面对文学艺术的熏陶,让她能更深切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这可从她待字闺中时作的诗便可知分晓:1 R1 o+ \& q" o& v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细,
: H. g& o' A2 M! J1 ^- `8 ?; b9 v0 I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Y' i0 X. Z. c5 ~

3 a. U, ]7 l' w8 [一个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驾驭文字的能力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对文学的执爱令她外美如花,内秀如竹。诗词的言语大气如虹,就连在男人为天的封建社会里,许多文人墨客也自叹不如。5 y2 T7 K$ M) _- D2 o) m+ H  Y

9 y5 ]3 S1 U1 U7 |' ^爱情的甜美让她的创作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郎。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此时的她,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爱情的滋润,文笔中的甜蜜更溢于言语,《减字木兰花》:; ~4 l9 P+ r" Q1 R4 G. ?% l  r2 e- _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测道,奴面不知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8 M* y1 Y2 F5 y7 b1 @3 m; s9 @对夫婿的撒娇和她对美丽的自信喜形于色。
/ B" N" U' o# w5 I3 E5 R( ^) O+ a3 `1 U: j) f
再看一首:《一剪梅》: @/ J) P9 I+ Q0 H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 a8 e, a! r$ _2 g0 R2 `8 R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外闲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e/ b3 c+ C; E0 s" ^# d) @) N真是爱之深,思之切。一种酸酸的甜蜜更是萦绕心头。
/ w& L3 `6 Q! L" W& _
# b6 v8 k9 v5 t% j! d3 m5 p更为惊奇的是,李清照不是一般哦吟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每一个不同的氛围里潜心修炼,将这一门艺术练得炉火纯青,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h2 c' K9 Z, [. Q$ R
& p) s6 g, B# ~* q' Z
请看:〈醉花阴〉
9 k3 F" D9 v- d( E. W8 q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x: q- `& @+ ?7 L& w)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给世人留下了任之畅想的悬念。7 o- v, H) `* j
' ?2 i2 _* ?6 L8 O- `) k+ y0 `
如果说历史在此时能划上完美的句号,让他们两个夫唱妇随到白发暮暮的那天,那么,就没有了后来的悲壮局面。
  e( [  l  E! e( Y5 f) e3 a, X- q3 A$ W  X
公元1127年,赵宋王匆匆南逃,赵明诚在京城建康做知府,不想这时又发生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指挥战乱。而是偷偷用绳子弃城而逃。事定之后,他被朝廷革职,李清照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大节大义,为丈夫临阵逃脱感到羞愧。赵被革职夫妇二人沿着长江流亡。行之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又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 @2 Y: I% L2 o! H* A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 G  B" U  S* p' r5 M: P( [
丈夫在其身后听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顿觉羞愧难当。第二年被召回复职,但随即病重身亡。
8 h- G% X4 C: K) s' e$ g0 U$ l, P7 F+ X! f+ z7 ~/ P+ _
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更不能没有爱。一个从小就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千金小姐,此时被困在干涸的河床上,怎能不叫人犯愁?
8 z1 m8 i8 d0 e- C0 A
# O% a7 E; D( s0 q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殊不知这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李清照身边的《金石录》。后因不能如愿便对李拳脚相向,大打出手。望着这个小白脸,李视人格高过生命,便坚决地与他分手。其间张汝舟在得意时告知李科举作弊过关的事。便拿此事告于官府,奈在封建时代,不管输与赢,女告男就得坐牢两年。李这个柔弱女子在感情上却绝不凑合。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做精神上的奴隶。这场官司的最终结果是张汝舟发配到柳州。李也随之入狱,幸好,朝中友人极力相助,只坐了九天便被释放了。
* W3 k! f7 b& e# ~
( k: d- K) g& i% v% m; w+ j; d4 q1129年9月,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和文物开始逃亡。途中诗籍文物被抢的抢,偷的偷,国己不成国。她在无处容身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 U) s% P! p7 ~( n, h6 e! w# S# I% |  s$ H# w( {( Z( y! |
大约在温州避难时,她写下了这首《添字采桑子》:+ t9 B, R1 p: N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U* Y- M1 U3 v- N1 R2 k; c& R
北人是指流浪的人,这里也指她本人。6 s5 ?  h" I5 s# A. h( Y# t5 P0 D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李流亡到金华,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 C+ R  {7 A4 o+ @1 D$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X/ X0 d8 R$ u+ o

0 e& b5 `; G2 b( i' S4 E8 ^其实,这还不足以打到她的坚强,时至李渐入暮年。一孔姓朋友,有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说:“你该学点什么了,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顿时一阵眩晕。童言无忌,却打碎了她全部的骄傲和自豪。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吟下了这浓缩一生的酸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p8 U! W# o4 j  s3 M: n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杯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s" `8 G7 C& h8 w- H0 Q& G2 b( l
是的,她的国愁,空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8 X, I$ N; q( G- q% o6 R5 Q: x2 F+ t* s& \
“才藻非女子事也”,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一个“愁”字!
: M- S2 G! j7 y1 ?7 s0 X  @% K环顾上下两千年,相知有谁?
( L1 F) g  N% q, g" }5 [似这样的奇女子,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的美神吗?( D  c* q+ s: S
(文中部份内容摘抄于某文集。)' i: h- ^0 B; T* O/ y; p
- r2 ]* s, z& S3 n8 B% l& U: r
[ 本帖最后由 尼姑来也 于 2008-4-7 22:30 编辑 ]
全部回复(4)
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
0 e; t* n0 O7 x9 U3 Y  J, c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保守派苏轼的学生
2008-4-8 12:34:19
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 p+ ?' k0 \8 T8 v& W  i3 x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保守派苏轼的学生 & I' e  D, _6 L; N' L1 I

! n0 o$ u! p! y传说!!  7 m. P7 r9 V! [5 d
--------------' Z: w) Y  k' K
嗯,两个上一代人的不同风格,在两个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8-4-8 21:14:2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1 `3 u. e; k% D. I; K7 t7 C! A北师大教授康震在中央台百家讲坛的<<李清照>>相当精彩,建议看看.
2008-4-26 09:29:34
天生我才必有用
2008-6-20 20:53: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