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复制链接]
一一 发表于 2009-1-16 19: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1 0
(一)  孩子胆小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  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僻、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总是用吓唬孩子的办法。孩子哭了,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你关在黑屋子里。”孩子不听话,有的爸爸说:“你再不听话,让老虎把你吃掉。”还有的父母用“让警察抓你去”、“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渐渐地,孩子怕黑、怕动物、怕警察、怕医生,变成非常胆小的人。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当孩子打过一次针时,疼的使他下一次在到医院就会害怕。
胆小主要是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大多数胆怯心理是后天形成的。家长自身的胆怯会有意无意的感染孩子。有的家长见到一条小虫,就大惊小怪,孩子见了,也会害怕小虫,也会变的很胆小。许多孩子是由妈妈抚养大的,有的妈妈很胆小,遇到一点小事总是惊慌失措,造成了一种恐慌的气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是胆小的。
勇敢是一种好的品格,不仅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而且在各种工作中,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取得事业的成功。对男孩子来说,勇敢精神是男子汉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胆小怕事的男子是男子,但不是男子汉.
(二)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胆小、恐惧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教师应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因环境影响而造成孩子胆怯、怕事的,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如带孩子到军营去观看解放军叔叔训练;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等。
3、在教育上,首先,不能把孩子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教师应尽可能的陪孩子一起玩,如要阻止孩子玩耍,切不可用可怕的事物吓唬孩子。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对他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即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又能培养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家长也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这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
4、当孩子独立作完某件事时,不管结果怎样,教师应尽量给予鼓励,切忌讽刺嘲笑,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多给他讲解放军等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励孩子的勇敢精神。
“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只有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使孩子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毅力。对于勇敢,大人的看法会有性别上的差异。我们常对男孩说:“你是男孩,你要勇敢。”却容许女孩子从小就不勇敢。这种观念当然是错误的。勇敢与否,不应该有男女之分,因为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都要勇敢的面对和克服。然而,要孩子勇敢,究竟要勇敢到什么程度呢?没人敢去的地方,他去了;没人敢做的事,他做了;没人敢说的话,他说了。这样就是勇敢吗?还有“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心态,是不是最勇敢的表现呢?当然不是这样的。要让孩子知道,所谓勇敢,指的是当遇到痛苦、困难、危险的情况时,不但不害怕,还能在遵纪守法的原则下,想方设法去克服、去战胜。因此,逞强的血气之勇,不讲原则的江湖义气之勇,决不是真正的勇敢。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