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先生1916年避寿旅游雁荡山、天台山(散文)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3-1-24 0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20 7
    1992年第二次张元济学术研讨会在海盐举行,在海盐云集了全国各地研究张元济先生生平、学术思想的专家、学者。其中有一位出版界的学者蒋德闲先生,他是浙江省出版协会的高级编辑,他带来一份拓印的张元济丙辰雁荡记游碑文,赠送给张树年先生,树老复印了两份,一份存放在张元济图书馆,一份赠送给我。他知道我在乐清工作过,在雁荡山见到过记游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张元济先生出游雁荡的文章。由于当时学校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大,忙于教学工作,同时要弄清张元济去雁荡山旅游、雁荡山的历史资料、出游有关人与事的资料,要调查、研究,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蒋祥贞老师是乐清人,他是我在乐清师范工作时的老同事,他多年来帮我找资料,解答有关张元济先生游雁荡山有关陪同人员的真实状况,以及促成雁荡游的鲜为人知的趣闻。今年是张元济先生诞辰140周年,以拙文对先贤的纪念,也是为树老的托付充交一份答卷。
一、雁荡记游碑
张元济先生一行丙辰(1916年)游雁荡山碑文:“丙辰九月二十五日,蒋君冶招游雁荡,宿灵岩寺。翌日,观小龙湫,探天窗洞,登屏葭嶂,挹龙鼻水,摩崖题名。曼殊白,廷蔸记。同游者,海盐张元济、武进蒋维乔、江安傅增湘。”
丙辰年为民国五年,即1916年,张元济先生50岁,该年起他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直至1920年。张元济先生清同治六年(1867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诞生,碑文九月二十五日也是农历日期。蒋冶,浙江乐清人,蒋德闲的父亲,蒋冶的哥哥蒋叔南是一位著名人物,《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下编)835页有记载:“1884—1934,名希召,别号雁荡山人。乐清人。早年入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加入同盟会。后任教于温州中学堂等校。曾参加光复上海的战斗,任沪军号某团团附。1912年任绍兴府禁烟监督,不久任总统府军事咨议。1915年归故里,晚年从事雁荡山的开发与公益事业。曾被人誉为“中国近代第一旅行家。”著作有《雁荡山摄影集》、《蒋叔南游记第一集》、《雁荡新便览》、《雁荡山志》(54卷)。”
蒋叔南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加上海光复的战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军事咨议。他与蒋介石在保定军校同学,他的军事才能为蒋尝识,曾请他出任军事要职,蒋叔南坚拒。从1915年开始将家财全部用作开发雁荡山、公益事业之用。蒋冶1916年在黄岩县海门任职,协助哥哥开发雁荡山旅游业。《雁荡新便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八月十二日,星期六,编辑陈叔通借到雁荡名胜一册,系蒋叔南之物,……后商定,以一百元购入版权,另送书五十部。”(《张元济年谱》103页),蒋冶与张元济先生交往颇多。当张元济先生约友人傅增湘、蒋维乔出游雁荡山时,蒋冶就成为最合适的“招游”成员,从上海到海门有海轮班次,在海门雇好马车,张元济先生一行在海门稍休息后即上路,1916年从海门至雁荡还没有汽车,马车载人是最快速的交通工具。
灵岩是雁荡山三大风景区之一,集岩、寺、石、洞、泉、嶂、门、崖于一区域内,1916年是雁荡山风景最优美之地。灵岩在灵岩寺背后,高广数丈,臂立干霄,状如屏风,亦称陪屏霞嶂。寺前有高达260米的天柱、展旗两峰相对而立,称南天门,卧龙溪穿门而出,气势非凡。岩下的灵岩寺初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为雁荡著名古刹,周围群峰环抱,环境清幽,夜宿灵岩寺,可欣赏夜景。灵岩寺左侧有天窗洞,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左第一奇”,明人王光美诗:“僻洞幽深间道通,吹风透日故名窗,千层绝壁攀藤上,谁道崔嵬不可穷。”灵岩寺后有龙鼻洞、小龙湫瀑布,徐霞客称龙鼻洞为“嶂右第一奇。”灵岩周围还有双鸾、卷图、玉女、重楼、卓笔、独秀等奇峰,老僧拜塔、金鸟玉兔美景。
龙鼻洞一带摩崖题刻的碑石颇多,历代的文人雅士到此一游后,刻石留名竞相效尤。张元济先生一行记游碑在龙鼻洞右侧石壁上,碑刻高91厘米,宽53厘米。记游碑为研究张元济先生生平、学术思想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雁荡山开发提供资料。张元济先生哲嗣张树年先生主编《张元济年谱》记载:“10月16日,为避寿偕蒋维乔、傅增湘赴雁荡山、天台山游览。”
二、张元济避寿旅游
1916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是张元济先生50大寿,按照我国习俗50大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起始寿,家人要为他做寿,单位开展祝寿活动,张元济先生在商务的地位与社会上的名望,50大寿不能推辞掉。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对大寿并不看重,如果在上海或回老家海盐逗留,亲朋好友会主动操办祝寿活动,那时就由不得你断然回绝。长期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树年先生,他最知道父亲的避寿举措,指出去雁荡、天台是避寿旅游,这是客观事实、顺理成章的,但80多年后,有人竞说雁荡旅游不是避寿旅游,想当然地认为他访书、爱书,是不是为了寻访《道藏》去寺庙寻书?这种大胆假设虽好,但要小心求证,没有证据,推不倒避寿旅游的结论。因此,树年先生的话是可信的。

全部回复(7)
张元济先生避寿赴雁荡、天台旅游,原定时间约一个月。《张元济日记》上册135页载:“是日午后告假赴雁荡、天台,约一个月可返。”《张元济年谱》载:“10月16日为避寿偕蒋维乔、傅增湘赴雁荡山、天台山游览。……11月4日由天台山归沪,午后即到馆视事。”(《年谱》第120页)《张元济日记》上册135页载:“11月4日星期六是日由天台归沪,午后到馆。”从上可知张元济去雁荡、天台旅游行程只18天,预定一月大大缩短,请假是“午后告假”,返馆是“午后到馆”可见他馆务繁忙,下决心请假一个月,而缩短了旅游时间,对工作是何等负责。
三、张元济先生天台山旅游时的三首律诗
1、丙辰九月游天台遇宗镜上人导游数日,阻雨不克尽穷其胜,今将别去,上人有诗见惠即步原韵(一九一六年十月)
未到桃源兴自赊,⑴    先从香积饭胡麻。
劳君远送潭千尺,      作客相逢天一涯。
莫问时艰悲劫火,      原闻禅理证昙花。⑵
他年倘践重来约,      定款柴扉处士家。

2、竹庄坐石梁上摄影
  沅叔赋诗赠之用原韵为和(一九一六年十月)
横扫千军笔阵雄,      登临今更气如虹。
已看险阻为平地,      直欲翱翔到上空。
濠濮庄生原自乐,⑶    蒲团佛子此成功。
偶然游戏真豪举,      我亦低头拜下风。

3、丙辰秋日游天台阻雨匆匆返沪桐柏圆明宫叶纯素道人追赠以诗即步原韵奉答
  (一九一六年十月)
浪游山水客情赊        几首新诗写白麻
绝胜林峦真福地        肯甘虮虱旧生涯
巍巍岩石瞻孤竹        志称桐柏宫有夷齐石像⑷
寂寂丹房剩落花        闻道院昔年楼观宏伟⑸
今多煅废⑹            招隐不关逃世计
茅庵佳处是吾家

注⑴桃源:桃花源,桃,《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指与世隔绝的仙境。赊,《说文·贝部》:“赊,贳买也。”指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或延期收款。
    ⑵禅,梵语“禅那”的省称,佛称指静思。禅理指佛教的理论。昙花,灌木状常绿植物,小枝扁平,花大白色,开的时间很短,常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很快就消失。禅理与昙花联系起来作证,诗意奇妙。
    ⑶濠,水名,《水经注》:“水出莫耶山东北之溪。濮,水名,《说文·水部》:“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水经》:“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东,至济阴句县为新沟,又东北过濮丘县为濮水。庄生,即庄周(约公元前369—公无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著作有《庄子》,《史记》卷63有传。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氏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消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大抵皆寓言,归之于理,不可案文责也。”唐·成玄英《庄子序》:“当战国之初,降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爱著斯论。其言大而博,其旨深而远,非下士之所闻,岂浅识之能究!”
   ⑷⑸⑹不是诗句,《张元济诗文》编辑失误,把它作诗句编入,应该删掉。可把它放到诗后说明为妥。
   张元济先生知识广博,对典故能融会贯通、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诗文中,天台山桃源洞,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入山采药遇仙,洞畔石峰两座名双女峰,相传刘、阮遇仙处,桃源洞外3公里的宝相村有溪,名惆怅溪。两山隔溪,溪岸遍植桃树,春日桃花红艳,溪水澄碧,风光旖旎。桃源春晓为天台八景之一,加上刘、阮遇仙于双女峰,与仙人分别于惆怅溪。运用典故、传说于诗文中,增添了诗文的情趣,丰富了对美景遐思、品味。
天台山石梁胜胜景在中方广,飞瀑之水有两源,东为金溪,西为大兴坑溪,水至中方广合流,声势宏大,山腰有衔接两山的石梁,梁长约7米,大可5抱,两端下削,中央隆起如龟背,其背最狭处阔仅半尺,瀑自梁底向下喷坠,高数十丈,直泻深谷,声如雷鸣。“石梁飞瀑”是天台八景之一。张元济先生一行,在石梁摄影、吟诗,其乐无穷。
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佛教、道教有有传承、胜迹,张元济先生与佛教、道教人士交往,导游、赋诗互赠,使天台山旅游不但有佛教方面的典故,而且还有道教方面的典故探索、研究,宗镜上人、叶纯素道人都是宗教界上层人物,学识广博,能赋诗会文,使天台山旅游,“乐而忘返”,如果没有大雨所阻,还会有几天的游兴。
张元济先生一行的旅游,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在旅游地址行程上安排上紧凑,选择导游、招游人选妥当,事先又看了旅游指南、方志,对旅游地的名胜、古迹、典故了如指掌,一到旅游地,不会感到陌生,像故地重游,对人物景观、典故,与当地学识高深的人士交流、探索、研究,使旅游不停留在欣赏风景上,而深入一步加以研究,把观光旅游发展到对旅游地的全面了解,挖掘人文景观放在重要地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发扬。
2013-1-24 07:09:48
作者: 杨成其
2013-1-24 07:10:08
一看而过                 
2013-1-24 07:40:59
哟西
2013-1-24 09:53:25
很好文章,我要慢慢品读。
2013-1-24 11:11:46
好古老
2013-1-24 11:50:59
飞过
2013-1-25 21:24: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