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斋闲话----读书

[复制链接]
静斋主人 发表于 2012-8-19 2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02 7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以前的社会对于读书的描述,在一个农耕社会以靠天吃饭的人来说,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鲤鱼跃龙门,一夜功成名就,那种得到的感觉非常人能够理解。

         “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以前的年代对于读书人的描述,与上面的人封相拜侯不同,这些读书人没能进入仕途,或者进入仕途毫无建树,于是书生就成了百无一用之人。


         读书,也即明理。读书如果不明理,读万卷书还是等于没读。古代人可读的书不多,但对于现在人来说,他们读的都是精品。宋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们熟读四书五经,里面的任何一部都可以抵得上今天人所学的一辈子的书。读懂了经典含义的人,在科举考试上能挥挥洒洒的写出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治世大作,而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千秋万代以后人们都还能记得他。没读懂的只会摇头之乎者也,而不懂经典的含义的,就成了百无一用的代名词。


         有一天有人说自己很爱读书,我说很好啊,黄金搭档补五样,你补哪一样。他说听不懂这句话,读书不是顺手拿来就读,一个文化底子很差的人,一下子给他一本经典,估计他看了以后除了头晕还是头晕,因为他一下子没有接受的能力。读书有两个要素很重要,一个是需求,一个是兴趣。一个学机械的人给他看一本美容的书籍,这个是需求的偏差,同样也没有兴趣去看。这就是我问的补哪一样的原因。有这个需求了,才会引起阅读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可以想象,在阅读的时候是心不在焉的,或者说是怀着苦闷的心情在看的。以这样的心态读书,能读进多少,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明白。


         读书为了明理,拿到一本书,不是看它有多少字,是谁写的,印刷是不是精美,里面有多少个错别字。如果是用这种方法看书,还是不能看好一本书。读一本书,是要看这本书里面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讲,一边学习,一边反问,再一边解答,这样看一本书才能有所得。突然我想把读书和念经联系了起来,因为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种不好的姿势常常会有人说,你读书怎么像念经,那个时候不懂念经是怎么回事,到现在突然发现还真的有点像。在农村里看到很多人每天口念阿弥陀佛,我问为什么每天要这么念,回答说每天念阿弥陀佛以后死了就可以往生极乐。我就在想,往生极乐也要凭优录取的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现在的孩子读书时每天口里念着北大清华,是不是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可以进北大清华了呢?我们看看现在身边的孩子们读书,也真的会看出这样的痕迹,当然他们没有在每天口念北大清华,但是很多人学到大学毕业,连很多小孩子都应该明白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明白,你能说老师没教吗,不会,小学生都知道五讲四美。但是为了考大学,把应该知道的忘了,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样学好应对考试,对于从小学到现在教科书里说的只记住了怎么背,而不能很好的理解。就像一些念经的只知道口念阿弥陀佛,却不知道怎么样心中有佛。这样的读书方法只能算是一种投机取巧,面子有了,里子却是空虚的。没有真才实学的读书到最后还是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典范。


          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给自己空虚的人生装上各种实用的软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明理而读书,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每一本经典都是对所有人有效,但不是里面的每一条对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都有效,结合自己的现阶段,从一本书里吸收对自己有营养的知识,以自己的思维来分析书中的意和义。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一辈子都会一直看下去,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一本书和一叠手纸或许对你的效果是一样的。

        不要说的很伟大,说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简单点,为自己能读书而读书,仅此而已。

全部回复(7)
z坐沙发慢慢看
2012-8-19 20:55:45
好久没读书了            
2012-8-19 22:24:14
路过。
2012-8-20 08:37:52 来自手机
飘过 飞过 走过 路过
2013-1-23 23:11:27
言之有理
2013-1-26 13:45:39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13-3-15 16:08:46 来自手机
有人说读百部书,不如行万里路!
2013-3-15 16:10:12 来自手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