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啤酒在冬季的妙用
进入冬季,人们喜欢吃火锅,烦恼的是火锅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吃火锅时,在汤汁中倒入适量的啤酒,可使汤汁略带香味,鲜美可口,同时因啤酒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缓解因吃火锅而上火。当然吃火锅时配饮啤酒,其二氧化碳可将体内热量带出,防止食物对口腔的烫伤,更有其妙处。
冬季有的人手脚如患冻疮时,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来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啤酒中维生素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季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脚,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其次,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有的人会出现季节性皮肤瘙痒。对此,在浴盆中倒入一两瓶啤酒,浸泡40分钟,就会使皮肤润滑,全身感觉轻松,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究竟,可刺激皮肤增加血液流通和新陈代谢。同时,因啤酒中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机物,易被人体肌肤吸收,增强皮肤活力,利用啤酒美容也是基于这个原理。还有啤酒中的氨基酸与维生素C合用,可治疗传播性红斑狼疮,起到保护头发,防止脱落的功效。
2、啤酒和牛奶比水更解辣
当你吃辣椒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热,并且会自然而然地想喝水或者吃些主食来冲淡辣味。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会很理想。事实上,辣椒素会紧紧地与味觉器官上的神经受体相结合,况且辣椒素为非水溶性物质,它只能与脂肪、油类及酒精相结合。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啤酒比水更容易冲淡辣味。但最好的缓解辣味的食物是牛奶,尤其是脱脂牛奶。虽然之前曾认为牛奶中的脂类可以更好地与辣椒素结合,而现在的研究发现,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牛奶中的酪蛋白。
3、喝酒脸红者酒量大?谎言!
喝酒脸红的人不仅酒量不大,还很可能比不脸红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酒量原来练不出来,如果老爸能喝一斤,儿子就不会少于八两;酒醉无解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有效的解酒方法。
喝酒脸红者要小心
没错!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喝酒脸红反而是不能喝酒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的“脸红说明代谢快、酒量大”,并无多少依据。具体缘由,得从酒精代谢说起。人们饮酒,无论白酒、啤酒、葡萄酒,饮用的主要是酒精,即乙醇。作为一种化学物质,酒精在肝脏内被分解代谢。首先,乙醇脱氢酶将它“撕裂”为乙醛;随后,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脂肪,是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在体内储存的形式,这也正是喝酒引起啤酒肚、脂肪肝的原因。
脸红为何意味着不胜酒力呢?这是乙醛脱氢酶出了纰漏,导致乙醛过多蓄积所致。乙醛可比乙醇毒辣多了,一丁点量就能让人醉态连连,表现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有些人酒量大,其实是这种酶相对够用而已。而酶少的人,酒精不能被快速代谢,引起乙醛蓄积“躲猫猫”,如若听信“脸红说明酒量大”的俗话,可就上了贼船了。
研究发现,半数亚洲人在饮酒后会出现这种“亚洲红脸”(学术叫法为“酒精性脸红反应”),在其他种族里却很少见到。这是基因在作怪:亚洲人乙几醛脱氢酶基因(ALDH2)出现变异,导致体内不足,欧美人士却极少出现。换句话说,欧洲人通常比亚洲人能喝。对此,美国进化医学专家沙伦?莫勒姆在《病者生存》中这样解释道:“早期欧洲人采用把水发酵的方式来净化水,而早期的亚洲人则采用煮沸或泡茶的方式来净化水,这小小的差异让欧洲人在净化过程中,承受力更多的酒精压力而促使他们酒量大增。”
研究表明,白种人60%较能喝酒,黄种人60%不能喝酒,黑种人则对半开。国内曾有调查表明,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者,女性比男性所占比例大,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这也是男性比女性能喝,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的原因之一。
今年3月,美国国家酗酒与酒精中毒研究所在《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更是给喝酒脸红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作者Philip J. Blooks声称,东亚人普遍的酒精性脸红反应是因为ALDH2的遗传性缺乏。这类人不但酒量不行,即便适量饮酒也会大幅增加食道癌发生的危险。
4、喝冰啤消暑并非越凉越好
天气炎热,喝冰镇啤酒成了非常惬意的事,可夏季市民喝啤酒不是越凉越好。
哈市第五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健康人群每天喝啤酒最好不要超过1000毫升,也就是两瓶。夏日许多人喜欢喝冰镇啤酒降温,冰镇啤酒看似能消暑、解渴,殊不知啤酒的饮用温度最好在8℃左右,最低不低于-1.5℃,即啤酒的冰点。经过冷冻后啤酒温度远低于啤酒冰点,不仅影响了啤酒的色与味,而且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和损失,因此市民还是少喝温度过低的冰镇啤酒为宜。
医生提醒,老年人和一些虚寒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炎和溃疡患者,尤其注意应严禁饮用冰镇啤酒;饮用啤酒过量会酒精中毒。
5、适度的饮酒能够保护大脑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适度饮酒的老年妇女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要比不饮酒者高。这表明每天适当饮一杯酒有助于防止智力水平下降。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这是第一次有研究表明适度饮啤酒和葡萄酒有益大脑。以往的研究只认为适度饮酒会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由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1.2万多名年龄在70岁至81岁的妇女进行了长期调查。调查的方法包括让被调查者在1分钟之内说出尽可能多的动物名称、按照倒序复述一长串数字、记忆信息等。研究人员将被调查者的首次测试结果和此后两年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每天适度饮酒者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智力受损可能性比不饮酒者低23%,并且饮啤酒者和饮葡萄酒者的表现没有明显不同。
研究人员推测,适度饮酒之所以有益大脑可能是饮酒能促进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保护了大脑的认知能力,防止症状不明显的中风发生。
6、冬饮温啤酒可祛寒解乏
众所周知,啤酒是炎炎盛夏防暑解渴的清凉饮料,尤其是在啤酒中放些冰淇淋或冰砖,使其泡沫丰富、甜苦适度,不仅别具风味,更是开胃的消暑佳品。殊不知,啤酒也是寒冷冬天宴席餐桌上的美味佳品。
实践证明,啤酒温度在15℃时饮用,味道醇正,爽口舒适,太热则酒味苦涩,太凉酒味又淡薄。因此,冬饮啤酒,应先用30-40℃的温水将未开瓶的啤酒加热至15~20℃,然后摇动均匀倒入杯中饮用,同时可以领略到啤酒细腻的泡沫,优雅的清香和纯正的口味,令人舌下生津,胃口大开。此可谓夏饮“冰啤酒”,冬饮“温啤酒”,盛夏隆冬两相宜。
据检验测定,啤酒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矿物盐等物质,每升啤酒的热量可达430卡,被世界营养协会组织列为营养食品,素有“液体面包”之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啤酒中所含的各种成分,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具有良好的药疗效果。啤酒酒精含量较低,非但对胃和肝脏无损害,而且可平缓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维生素B1、B6能维持心脏正常活动,而烟酸则能扩张血管,故它们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可加速新陈代谢;啤酒中的矿物盐,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起着调节作用,有利于人体必需的水分摄取吸收;啤酒所含酒花素,既能促进唾液、胃液和胆汁分泌,健胃益脾,又能促进伤口愈合和烧伤者痊愈;贫血患者常饮啤酒,能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冬季饮用温啤酒,会使人周身发热,祛寒解乏,中老年人尤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