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五:任何成熟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周期,都有大大小小的成功者。任凭风吹雨打,不盲目跟风,不随意转行,坚守住领地,是创业者应当遵循的一大法则,这似乎是最笨的一个办法,但又是走向成功非常有效和成本较低的一个方式。
铁律之六: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有标准和分等级的,也存在一个市场所能接受的区间,过犹不及的原理对质量问题同样适用,切忌认为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超过了市场所能接受的程度,就是质量过剩,容易导致成本奇高和产品滞销,项目遭遇滑铁卢基本没有什么悬念。
铁律之七:产品质量底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商业道德底线,在产品基本质量尚缺乏稳定性、技术仍不过关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硬要将产品推上市场,或者压根儿经营的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虽然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获利丰厚,但很快就会将项目逼入死胡同,运营者自己也会损失惨重。
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就想着在导入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解决资金问题的话,其创业基本上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势必会在导入期的资金上心理准备不足。当真正发生问题,资金缺口较大,导入期结束为时尚早的时候,除非撞了狗屎运遇到人傻钱多的主,否则不会引入任何风险投资,项目难以坚持下去,前期所有的投资都就打了水漂。
铁律之十:在公司初创期的组织机构设计中,最好不要以大企业为样板,搞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基本做到事事有人负责即可,在人力资源上的考虑也应该如此,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实力和能力去支撑人浮于事的状态。
铁律之十一:经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风险和收益均应该由利益相关方分担,将风险最大限度放在自己或者别人身上,抑或收益尽量由自己或者别人分享,都是违背商业规律的行为,注定是要受到惩罚,从长远来看几乎没有什么例外。
铁律之十二: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推广,而这一切都是和网络密度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光注重数量以及行政区域上的布点,无异于撒胡椒粉,难以有效形成聚焦效应,对项目本身发展不太有利,优势反而可能变成劣势。
更大程度上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天时”和“地利”更多讲的是环境和你自己的资源储备,而“人和”更多是别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人”更为重要,是“天”与“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果缺乏“人和”,你的“天时”和“地利”再好,也只能处于潜发状态,难以激活。应用到创业和经商当中,老客户和口碑对于你的项目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你能否做大做强,甚至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创业者的命运,更大程度上存在于别人的口中。
铁律之十六:一个人打工还是创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使得自己人生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创业未必就要比打工强,也许你打工所能达到的高度要远远超越你创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每个人状况都不一样,创业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打工和创业哪个更适合自己
铁律之十七:对于个人而言,最好在正规的单位踏踏实实锻炼上三到五年之后,再正式加入创业行列,这样一来,在资源储备、沟通能力、协调技巧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角度方面都会有一个积累,在项目运作细节上能够做得比较到位,更有利创业成功。
铁律之十八:商号、公司、品牌和项目名称与图形组合,以及VI体系,是和商誉、知名度和各种配套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并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旦确定之后,就要保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切忌改来改去,进而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铁律之十九:在店面选址的时候,除了要关注位置和地段等重要因素之外,还须重点考虑其有效营业时间,由于人们思考问题往往是按照常理展开的,所以常会忽略一些非常关键的细节,特别是个人初次创业者,因经验缺乏更易掉进其中隐藏的陷阱。
铁律之二十:很多创业者开店,都在想方设法远离同行,似乎这样能够减轻压力,为自己争得更多生存空间。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倒不如与更多的同行靠拢在一起生意好得多,大家一起热闹才是真的热闹。
成功的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属于细节创新的集大成者,而未必就是每一个细节的原始创业者,他们更多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将同行更多的优点拿过来,将其变成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性能发挥到最优状态。魔鬼往往存在于细节之中,成功的企业尚且能舍弃身段,去向同行甚至是远不如自己的企业学习,而我们的创业者就更应该如此。
摘自《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