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字的胜利

[复制链接]
简单 发表于 2011-12-10 0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4 6
由两岸媒体主办的“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8日在台北揭晓,“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本次活动,由两岸知名人士与网友共同推荐了42个年度代表性汉字,供网民投票,最终得票数前十的汉字,分别是:微、爱、信、变、升、通、真、快、跌、盼。(中新社12月8日消息)
    我们相信,“微”字获选年度汉字,与提出这个字的《厦门商报》社长黄毓斌先生的初始想法已经相去甚远,但这也正显示了汉字词义深广、富于联想的特点。确实,2011年,微字当选为年度汉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微”字的胜利,是社会转型期所不可忽视的胜利。
全部回复(6)
     微字在汉语中,有隐蔽、纤小、无等常见含义,是显的反义词。与我们汉语一向推崇大的那些字比起来,字如其义,也是很不受重视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皇、硕、王、巨、善等字,这些字都含有大的意思,也表明了中国传统对大的重视,对大的崇拜。中国人不论是给人起名字,还是给公司起名字,也都喜欢用含有大、显之类含义的字,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然而,过于追求宏大,比如宏大的理想、建筑、思想体系,最终往往会给我们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不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已经有足够的例子来做说明。

        而在现实中,认识到微小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微小地位,却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当美国的“微软”公司已经让Windows操作系统占领全球市场的情况下,这个中文词义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够威武不够辉煌的公司,却成就了让电脑进入每个家庭、摆上每张桌子的梦想。而与中国有着同样文化根源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却在追求超级、最大的计算机系统中迷失了自己,被“微”所代表的个人电脑所超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国人并不是不重视微,但却总是从反面来理解微的作用,对微、小都给予贬义,并纳入需要警惕之列,比如防微杜渐。在远古的时代,大,就代表了真、善、美。但徒然求大,也造就了不求甚解、不求精细的文化,科学停滞,与这种思维方式也有关系。
2011-12-10 09:12:54
本帖最后由 简单 于 2011-12-10 09:16 编辑

      在2011年,微,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微博用户已经突破2.5亿。微博以其内容少、传播快的微的优势,成为传播最快、最广的载体,在传播实时新闻、个人兴趣等方面呈横扫千军之势。不但普通网民越来越重视在微博上的传播与交流,政府和媒体也都纷纷开设官方微博,以便在这场大潮中成为一朵浪花。“小微企业”,今年也注定要为微字火起来添一把柴。今年由温州老板出逃引发了对民间借贷问题的重视,最终引起国务院的重视,并将政策落到了解决小微企业生存之难上。小微企业不像那些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一直不受政府的重视,不受金融机构的重视,甚至也不受民众的重视。但小微企业却是大、强企业的基石,没有众多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大企业往往大而不强,经济也少有活力,创新精神更是难以在市场上生存。今年四季度以来,我们终于认识到小微的重要,中央也已经连续出台向小微企业倾斜的优惠政策。
    大与小、显与微,都有自己的重要性。当微软刚刚成立时,是一个真正的小微企业,但竞争的优势却显而易见;而当它成为计算机软件的巨无霸时,对时机的把握方面,却已经远不如谷歌、脸谱等新兴互联网企业灵活。当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时,当我们的城市纷纷盖起“××第一高”的大厦时,如果不能把食品安全做到位,不能让居者有其屋,对民生来说,创造大与显,还不如做好小与微。


     微成为年度汉字,既是“微”字的胜利,也是社会风气转变的象征,当我们能够更重视微小的细节,更重视小微企业的利益,将以大为美的观念转化为“小的是美好的”,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2011-12-10 09:14:25
微微一回,很鸡冻~
2011-12-10 09:24:41
微薄
2011-12-10 09:25:05
微笑
2011-12-10 09:48:00
楼上几位,微得可以,很威啊!!
2011-12-10 09:51: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