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在中国传承了近2500年历史的伟大节日------端午节。在民间,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这一天到底是纪念谁的问题上有不少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等,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人文积淀特征。各据章源,简述几种:
源于纪念伍子胥 ­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后再助吴军伐越,百战百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听信谗言,赐子胥宝剑以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公元前476年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为了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一系列民俗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