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一天到底是在纪念谁?

[复制链接]
漂游 发表于 2011-6-6 1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22 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在中国传承了近2500年历史的伟大节日------端午节。在民间,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这一天到底是纪念谁的问题上有不少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等,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人文积淀特征。各据章源,简述几种:

源于纪念伍子胥                                                                                                                                                                                                           ­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后再助吴军伐越,百战百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听信谗言,赐子胥宝剑以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公元前476年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为了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一系列民俗活动。 ­

全部回复(9)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春秋时楚怀王大臣,遭谗去职被流放,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纷纷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以让鱼龙虾蟹吃饱而不去咬屈原身体。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确认的中国第一位世界文化名人。 ­

­

2011-6-6 14:32:44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

曹娥,东汉(约公元23年~220年间)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2011-6-6 14:33:06
源于民族图腾祭节日 ­

而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所考证的端午起源,则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跟纪念谁是没关系的,都属于后来民间赋予的人文积淀。 ­

­

考证源起固然重要,保护弘扬更加重要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戈春源认为:“苏州应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 ­

­

湖南汨罗市文化局副局长徐蔚明说:“屈原作为第一个世界文化名人,其影响深远不可忽略,把这个民族节日献给屈原是历史的选择,也代表着人民的心声。” ­

­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萧放教授认为,端午无论是为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从争相申遗的现象来看都是一种好事,对老百姓来说,依照所在地的习俗过节,是件贴心的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端午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

­

著名文化学者和作词作曲家申宝峰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且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再来颠覆此种共识难免遭致非议。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 ­

2011-6-6 14:33:34
屈原吧
2011-6-6 14:34:21
今天
2011-6-6 14:34:28
吃了
2011-6-6 14:34:40
粽子了
2011-6-6 14:34:51
今天过节,楼上两位吃高兴了,喝高兴了,拿金币也拿的是兴高采烈了
2011-6-6 14:43:44
都說是屈原·
2011-6-6 23:3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