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尊跪射俑。
在出土、清理和修复的一千多尊各式兵马俑中,只有这尊跪射俑保存的最为完整,未经人工修复,仔细观察,就连俑身上的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这尊跪射俑何以保存的如此完整呢?其实是得益于它自身的低姿态。兵马俑坑是地下通道式土木结构建筑,一旦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自然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到的损害却很小。另外,跪射俑呈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点呈等腰三角形,完全支撑着上体,整个身体重心在下,增加了稳固性,这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避免了倾倒、破损。所以,秦始皇兵马俑中的跪射俑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后,依然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涉世的年轻人,善于张扬个性,率意而为,甚至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壮。这固然表明一个人人的勇气和自信,但最终的结果恐怕是到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明白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会了内敛,并且能够做到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这才是具备了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度量。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在青年时期,曾专门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昂首挺胸迈着着大步,一走进老前辈的大门却被门框狠狠地碰了头,疼得他一边用手揉搓头部,一边看着比他身子矮去了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想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收获,而且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之一,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的确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就是说,做人不可以没有骨气,但做事情就不能总是仰着自己高贵的头。
纵观中国历史,也有借鉴的镜子。三国刘备再三低头:从三顾茅庐到孙刘联合,每一次低头,都会踱到“柳暗花明明又一村”,终于做成“三足鼎立”中的辉煌。越王勾践深深低下高贵的头,以卧薪尝胆收回旧山河。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因此,在人生的漫长跋涉中,我们必须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薄,也不是自贬自卑。学会低头则意味着谦逊、虚心和谨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学会认输。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能不能适时地咽下一口气,不去做无谓谓的坚持。其实做到这些并不是很难。当你摸到一把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你会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情况下,对自己手上的臭牌说,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迅速地爬将起来,并且远远地离开泥潭,只有笨蛋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着自己的鞋子说,我们可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学会低头,其实如同上错了公交车,需要你赶快下车,去乘坐另外一辆能够到达自己目的地的车子。
低头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迷失方向,其结果是输掉了自己。所以我们应当用平和和的心态,像跪射俑那样,时刻保持着生命的低姿态,这样就一定会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免意外的伤害;就会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学习低头,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老子说过,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你的柔软舌头却完好无损。柔软有时候是完全可以胜过强硬的。学会在适当的时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恰恰是一种聪明的处事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漫漫人生路,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跨越千重山,为了踏破万里浪;有时低一低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为了鸣响成惊天雷。如此的低一低头,即便今日成渊谷,即便今秋化作飘摇落叶,明天也足以抵达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明春依依然会笑意盎然,傲视群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