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借手机的遭遇引来不少人的唏嘘。在一个夜晚,没有公用电话,来来往往的行人,竟然没有人愿意借手机给她。“现在的社会太冷漠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不少网友回帖感慨道。为了感受网友口中的“信任危机”,记者在新街口新华书店门口亲身体验了一回借手机。 昨天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新华书店门口。在地下通道入口附近,人流穿梭。 记者开始寻找合适的目标。这时一个平头男子走来,记者立即拦住他:“我的手机没电了,能不能借你的用一下?”平头男子看了记者一眼,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一个求助遭遇失败。 继续在过路的行人中搜索,一个穿蓝色T恤的男生出现在眼前,“借个手机打一下吧,我的手机没电了。”但是他似乎把记者当成了空气,与迎面而来的女友相拥而走。第二次求助依然失败。 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提着包,扶着栏杆站在书店门口,仿佛在等人。记者走上前去,向她开口求助。但她板着脸说:“我没手机。”看记者一脸无助的样子,她又指着路边的电话亭说,“你可以用公用电话打啊。”记者的第三次求助还是失败了。 当记者正感叹借手机为什么这么难时,从书店里出来一位先生,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记者诚恳地要求他帮助后,他看了看,略有犹豫,但还是从衣兜里拿出了手机,递给记者拨打。 此次,记者一共在新街口附近随机寻找了10人求助,4位女性和6位男性,最终有5人答应借手机使用。 “如果把不愿借手机这种现象上升到信任危机,可能不太合适。”南师大社会学系教授吴亦明表示,手机作为一种个人的通信工具,里面存放着各种私人信息。出于本能的警惕和自身安全的考虑,不愿借手机给陌生人是正常的社会心理状态。 因为,假如有陌生人向你借手机打电话,你怎么能知道他(她)拿了你的手机不会跑掉?而手机拨出去后,号码的泄露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骚扰?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他(她)使用公用电话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真的需要借手机求助,可以请手机的主人代为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