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千秋“被英雄”是一种无奈

[复制链接]
吕老幺 发表于 2010-10-23 12: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96 10



    就像左愤右愤们对待毛泽东一样,尽管再去像冤鬼一样纠缠一个死去的人是件很没意思的事情,但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却还是将生前系四川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学生处主任谭千秋再次拎入了人们视野。



经记者调查,两年前媒体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刘虹利说,自己知道的情况跟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那些报道是假的。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有报道让人动容地称:谭千秋老师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由此,谭千秋极尽哀荣,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在一个喝酒喝死或上厕所摔死都能够被说成是“因公殉职”的时代,把“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这样的虚名送给死去的谭千秋老师,要说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关键是我们的记者和媒体,我们的宣传部门似乎永远那么无聊,永远那么不负责任和急功近利,总是喜欢昧着新闻道德和良心去制造一个本来不存在或者能够拧出一大盆水的英雄或楷模,装门面、填空洞,粉饰太平、伪造和谐兼欺骗和忽悠老百姓,直到被时间和好事者无情戳穿。似乎在灾难面前缺乏英雄,我们就会死;似乎不制造一批假英雄、假楷模中国就会没希望!


殊不知,在精神领域造假、掺假恰恰是在制造精神污染和混乱,恰恰是在自毁长城,让英雄、烈士、楷模等字眼蒙羞和贬值。由此,还会让广大民众对中国近代和当代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萌生历史虚无主义。


但我们的记者和媒体,我们的宣传部门似乎永远都不在乎这些。在灾难面前,在热点事件面前,他们想到的不是对历史负责,对事实负责,而最多的恐怕是对“需要”负责。现任东汽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的很经典:“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否则如何感动人、激励人、鼓舞人,否则如何制造和操控舆论氛围?!


由此可见,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坚持的所谓正面宣传方针是多么的虚伪和不实事求是当一切都从需要出发的时候,真相就会被选择、剪切、扭曲和嫁接,历史就会成为一个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记者和媒体的权威和尊严自然会被一点点磨蚀。这也是近年来所谓的主流权威媒体说东,普通中国人非要反弹,并总是向相反的方向思考和靠拢的根本原因。不是国人不可爱,实实在在是媒体和记者早已变态!


记者、媒体或宣传部门根据正面宣传的需要造假,很多时候是种无奈。当现实残酷和无情的让人窒息却又不容你直说,当“范跑跑”们招摇过市,当我们终于看清楚现实的中国人都是什么玩意儿的时候,唱赞歌、树英模、维护国人那可怜的脸面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谭老师制造成英雄也是对现实的苍白和空洞的一种善意填充和希冀,属于“善意或美丽的谎言”一类。


    只是,我们认为,就像鲁迅所言,真的勇士应该敢于面对惨淡现实。国家和媒体又何尝不是如此,靠欺骗和造假终究是一种大不自信,甚至还有道德和合法性的风险,关键是时间能够淘洗一切,你只能欺骗一时,真相大白的时候,也是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时候,何苦呢。

全部回复(10)
#ii15#  你不和蟹
2010-10-23 12:31:50
怎么都不知道
2010-10-23 12:56:53
顶啊
2010-10-23 13:11:14
一看而过
2010-10-23 16:27:24
呵呵。。不是吧。。这样的事都有?
2010-10-23 18:28:42
回复 漂游 的帖子

无奈
2010-10-23 19:31:20
回复 至少还有你。 的帖子

那确实
2010-10-23 19:31:43
回复 吕老幺 的帖子

  那还说
2010-10-23 19:32:49
靠欺骗和造假终究是一种大不自信,甚至还有道德和合法性的风险
2010-10-23 19:33:01
G CD 就這樣·
2010-10-24 21:35: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