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08年农村经济分析

[复制链接]
2543 发表于 2009-3-13 12: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80 2
本帖最后由 2543 于 2009-3-13 12:53 编辑

  2008年,我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发展有乐清特色的现代农业为主线,着力发展传统农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一、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为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可比价增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为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可比价增4.9%。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77488万元,增加值59736万元,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3.1%、3.2%。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008年我市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等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效地遏制了粮食生产面积的下降速度, 且2008年风调雨顺,而上年受两次台风影响,使2008年粮食产值、产量大增。2008年粮食作物产值为32078万元,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0.3%、产量比上年增长17.2%,直接导致产值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6.5%;二是蔬菜产值下降。2008年由于蔬菜播种面积下降,比上年下降17.6%,直接导致蔬菜产值下降,2008年实现产值17126万元,可比价比上年下降23.6%;三是水果减产。2008年水果总产量68242吨,比上年下降9.2%,柑橘、杨梅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产值为15254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3%。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精品果业”的发展道路,水果品质显著提升,杨梅、葡萄等水果多次在省、市的评比会中获奖;四是茶叶产值大幅增加。茶叶生产面积和总产继续扩大,与上年相比,2008年茶园面积20130亩,比上年增长10.4%,实现总产值1780万元,可比价增长87.1%,我市近几年加大茶叶品牌宣传力度,提高茶叶质量,使价位升高。    

  2、林业生产止跌回升。林业生产近几年一直下降,但2008年实现林业产值1201万元,可比价比上年上升14.1%。林业增加值为1057万元,可比价比上年上升13.6%。2008年我市零星植树25万株,比上年增5万株,迹地更新443公顷,比上年下降18.0%,木材采伐2001立方米,是上年的2.5倍,笋干182吨,增长2.2%,板栗870吨,比上年下降8.4%。

  3、畜牧业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我市在政府扶持政策及市场行情上涨双重刺激下,大宗畜禽存出栏均大幅增长。2008年畜牧业产值为45257万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5%提高到19.8%,现行价比上年增长20.4%,可比价增8.5%;增加值为30024万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20.1%,可比价增8.4%。与上年相比,2008年,大多数畜禽产品产量增加:生猪出栏13.89万头,增长15.4%;家禽出栏317.42万只,增长2.3 %;禽蛋产量19995吨,增长14.6%;牛奶产量5928吨,下降5.9%。牛、兔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45.5%、40.7%,羊出栏下降3.3%。

  4、渔业生产上升。2008年我市继续做好传统渔业结构调整,实现渔业总产值为96953万元,增加值为50789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分别增长2.6%、3.3%。2008年海水产品为80999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海水捕捞为15501吨,比上年下降3.1%;海水养殖为65498吨,比上年增0.6%,淡水养殖产量为4498吨,比上年增3.2%。﹙1﹚海水养殖业稳步发展。一是近海养殖本地品种创佳绩。传统养殖品种牡蛎、海澡类养殖规模基本与上年持平。二是围塘养殖从规模型渐向效益型势头发展。加大围塘的改造力度,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实施养殖模式多样化,加大围塘养殖新品种试验,三是滩涂养殖产量、产值大大提升。传统养殖品种规模缩小,新兴品种规模扩大;﹙2﹚淡水养殖业向基地化、园区化发展。淡水养殖品种多元化,高档化,养殖模式生态化、半生态化; ﹙3﹚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近海捕捞业效益低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2008乐清市天祥远洋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远洋捕捞6175吨,比上年增长8.8%。

  (二)大力发展产业农业

  一是积极实行品牌战略,注重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扶持铁皮枫斗、雁荡毛峰、宏达水果等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杨梅节;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扶大、育新、兴小”的思路,重点培育一批加工开发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并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了虹丰粮油集团、雁荡山茶场、康顺畜牧有限公司、雁吹雪石斛有限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全市现已评定龙头企业56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贷款贴息达150万元。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78万户,联接基地面积15.26万亩;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万家,联接基地302个,面积6万亩。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89元,比上年增加1051元,增长10.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这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4605 元, 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在本地企业劳动收入为人均3489元,比上年增长26.0%。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变化多样。第一产业农民人均为1010元,比上年下降了32.1%;第二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为2226元,比上年增加了1140元,增长了105.0%;第三产业农民收入人均为2784元,比上年下降1.8%。三是非生产性收入人均为1527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电网攻坚成绩显著。2008年完成农村联网公路设计36.5公里,开工建设21.1公里,建成7.8公里,客运班车通村数达733个,通达率80.7%;二是农村饮用水工程有序推进。市财政拿出2600万元,重点建设53个农村饮用水项目,到2009年5月份这批工程建成以后,可以解决3.45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三是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千库保安工程在建6座,河道整治今年完成投资2100多万元,治理河道21公里,计划建设防洪堤工程12.3公里,目前已完成90%。

  二、我市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1、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建占地和工业用地增加,虽然我市通过土地整理或造地等达到方法使耕地达到占补平衡,但增加的耕地质量一般;另一方面国家、省、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户进行补助,种植水稻每亩纯效益约300元,但由于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种植成本上升过快,相比较种植蔬菜、葡萄等经济作物,种粮的经济效益相对偏低,农户积极性不高。

  2、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市农业产业化数量少、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产品不能转化增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少、知名度低、辐射面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地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随意性较大。

  3、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趋势。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其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差距达6倍多,这不但挫伤中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难以与社会成员共同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形成两极分化,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影响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妨碍城乡良性互动发展,对农村社会治安和农村稳定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4、海洋与渔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由于沿海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加上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的滞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乐清湾内海洋环境和全市渔业环境质量逐年下降,非正常死亡的渔业事故频发,已成为制约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1、提高耕地利用率,减少土地弃耕、抛荒现象。要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最重要是提高耕地利用率,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一是健全种粮责任制,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土地弃耕、抛荒现象;二是努力扶持季节性转包,积极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创新,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减少季节性抛荒;三是建立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农时的不同季节,及时开展农艺和农技方面的服务。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集中力量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增加市场的服务功能。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增强渔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能力。一是继续抓好围塘设施改造,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渔业基础。二是实施生态养殖工程。重视产地环境整治,加强生态无公害养殖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全部回复(2)
晕晕了
2009-3-13 15:14:36
大荆好像退步了吧!
2009-3-16 18:10: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