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在7千万美元救市资金基础上,又追加了8千亿美元新的救市预算。这一举动再次证明美国金融海啸是十分严重的。对此,中国应该在四万亿救市未果的基础上在追一万亿资金,专门定向投资在回报率高的房地产行业。对此,曾经有人后悔说过,假如中国过去三年没有误判形势,给房地产下那么多令行禁止的降温文件,这会风头正热的房地产业却能守望住中国一支独秀的另一架发动机。然而后悔药总是没有的。在世界金融海啸造成中国众多出口商关停并转无法救助之际,与中国房地产降温拖累各行业经济指标下滑的双重危机巧遇交汇,从而造成世界上中、美两大发动机都出了问题。对此,中国应该学习美国进一步采取救市行动,率先启动恢复自己能够主宰的房地产市场!从今开始,只要追加一万亿城市发展专项资金,照样会给世界带来惊喜,这是由于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9年文革结束的140年间,积累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我们凭借这140年的饥渴大市场,足可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拉动各行业的经济增长。笔者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的优势是土地公有制控制在政府手里,只要实行“土地资源变资本”的房地产开发,就能为各级政府带来巨额的收益。例如,过去外商购买中国沿海城市1万亩土地,若按100万元1亩计算就要支付100亿元人民币,而受惠的深圳,厦门等地土地局只需花1毛钱两张合同纸成本就可以换得巨额收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唯有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以这样高利润回收到政府财务口袋。而类似的朝鲜和古巴虽有公有制土地,但是不搞“土地资源变资本”的市场化运营就要继续受贫。如今中国若不放开房地产市场,加速推动城市化建设步伐,同样也应付不了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双重困局。因此,中国政府只要能够追加1万亿定向投资房地产业,就能够给中国带来十大建设成就。
第一、 鼓励各级政府从老城突围到郊区建设行政中心“城外城”计划。首先应该学习早期青岛市政府突围到老城以外发展新城区的经验,力促全国500个大中城市全面向外突围建立更多的“城外城”。假如有100个城市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突围成功,那么整个中国就可以提升20%左右的城市化率。目前,中国500个大中城市平均地价在500万元左右1亩,而郊区农村乡镇土地只有10几万1亩,假如1000个乡镇有1000万亩土地城市化,其土地价格升值到500万元一亩,政府就可以获得50万亿升值收益,即使有些城市仅能达到100万元1亩,那也可以获得10万亿元的升值效益。
第二、“城外城”建设计划可以为各级政府置换出巨额的升值资金。例如,苏州市早期施行的西拓东扩计划,为能赶超天津、重庆大城市的GDP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如,今天的北京三环内地价超过1000万元1亩,许多临街建筑都超过了2万元1平方米,已经没有了竞争力。尚若把分散办公的国家行政机关部委办局东扩到通州以东建一个集中办公的行政中心,只需2千元一平方米成本就可以盖起来。
第三、假如国家行政中心按照1亿平方米建设规模计算,东部新盖楼房只需2千亿元人民币,而西部老京城置换出去的老房子因商业地段价值高可以卖到两万元1平方米,这中间的差价就可以为国家财政多获得18000亿元预算外收入。
第四、假如首都行政中心东扩到三河、大厂、香河、宝邸、蓟县一带。就可以使当地10几万元1亩土地飙升到1000万元1亩,假如国家行政中心征用100万亩建设用地,就可以升值到10万亿元。即使短期内升到500万元一亩,那也是5万亿的收益。相信国家行政中心的无形资产值这个钱!
第五、 假如中央政府愿意新增1万亿元加速推动城市化进程,就应该优先投放到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地带。除北京城内房地产平均容积率超过1.47急需要东扩之外,还有临近的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区容积率均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1.2指标,这些不适合人居的拥堵交通和空气污染城市环境,皆需要疏散到京东大地上构建众多的卫星城,只要多修几条纵横交错的快速路,就可以把区间内200多个县区乡镇打造成为网格状200多个群星灿烂卫星城。这样就可以使这一地区内的1000多万农民享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好处。
第六、 随着京东大地六市联动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将这一地区落后地带建设成为数百个卫星城,相互联通的超级大都市圈。同时,由于京东大地空间大,土地低廉,只需1000元1平方米成本把房子盖起来。所以,这么低廉的成本可以有效的平抑六市城区里的高房价。让首都圈里的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也可以取代政府长期对福利廉价房的财政补贴支出。这又是一笔开源节流的大收入。
第七、 随着北京、廊坊、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6市之间农村低谷地带的城市化进程拉动,最终可以将中国不临海的内陆首都演变成为一个濒临渤海的世界最大都市圈。
第八、 随着世界最大都市的热点工程建设,它可以拯救拉动这一地区最为密集的钢铁、水泥和墙地砖、陶瓷建材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第九、 随着环渤海核心区内最大都市的建设,它还可以快速拉动整个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和三亿人大市场的繁荣发展。
第十、 早在深圳5万人小渔村大发展之前,国家计经委就已经于30年前制定好了京津唐经济区大开发计划。然而,直到今天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6省崛起之后,这个被遗忘在角落的环渤海经济区至今仍然还没有明确的开放政策,获得应有的大开放大开发的机会!
1992年邓小平发现最有条件开发的大上海被捆住不动是一个失误,后来浦东和长三角开放了,给中国带来了第二个东方明珠的成功喜悦(第一个东方之珠是香港)。我想,一直规划三十年没动静的京津唐经济区和整个环渤海地区该到了最后崛起的时候了!特别在这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中,中国政府应该选择半小时“快铁”可以抵达两端的京津地带,搞一次200多个卫星城市群迅速崛起的城市化运动,以此拉动新一轮中国经济大开放!并以此热点催化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世界经济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