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计票法的由来

[复制链接]
君君小丫 发表于 2008-10-18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17 0
“正”字计票法是由旧时戏院记账先生 (司事)记“水牌账”演变而来。在清末民初,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戏院(俗称茶园),其舞台形式大都为正方形,楼上叫“花楼”座位,左右偏座称“包厢”。楼下正厅为达官贵人等上等人物预先包下,他们携家带口来看戏,不与平民混杂,他们坐席前放有八仙方桌,下等坐席则是条凳长桌,看客可边看戏边品茶。当时的剧院没有门票,由服务员(案目)在大门口招徕看客,每领满5位入座,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服务员的姓名。稍后,由服务员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就会准确无误。这种记“水牌账”的方法,后来随着戏院门票的兴起而被废弃,但它作为一种简明、易懂和便于众人监督的计数方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并被普通选举计票和分项数字统计中使用。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