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7 11:36 来源:北青网综合
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此按市场规律转向,在中国经济面临衰退和A股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股灾”的时候持续地推出降低成本、稳定经济、增长业绩的政策,我们相信政策的正向的“馒头效应”将会形成,经济和股市经过一定时间就会逐渐好起来。
央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事实上改变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将对实体经济和股市的资金面状况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较宽松的资金供给,减轻了前期因为对股市看空和运营资金紧张而出现的大小非抛售压力,无论这种压力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一旦政策有变化,减持的冲动将有所减少。因此,无论是降息还是减轻存款保证金率,对实体经济的资金面的供应是实质利好。目前,国内产业资本事实上已经定位于A股,面对国际经济衰退大潮,资金面的改善将为国内实体经济在成本提高和出口下降压力下增加风险抵抗力。其实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在市场失灵时采取的积极货币政策以求摆脱股市灾难的努力的政策组成部分。从西方国家的既有实践看,这是正确的政策选择。当然也有人担心,金融股特别是四大商业银行这次没有能“享受”下调存款保证金率的政策可能对业绩有影响。
二是利率自第一次出现下降,从而彻底扭转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扭转了中国提高利率而西方大国下降利率的现象。利率下降,直接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盈利水平或者减轻了利润增长的压力,进而扭转了市盈率等估值从国际比较看总是“偏高”的问题。当国际资本通过美元、石油和粮食抬高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时,中国的产业资本由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低位而实际上利润水平为国际资本所“控制”。在国内资金价格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不断提高时,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下降而估值必然相对上升,A股估值国际定位条件下,“高市盈率”必然为国际资本狙击,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央行的货币政策为国际资本所利用的现象。一旦央行在一保一控大政策组合下扭转“从紧”的政策取向,国内产业资本的估值水平将因资金价格下降而有所下降,从而为沪深股市的回暖创造必要但还不是充分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