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林业局已将丹顶鹤作为国鸟候选提交国务院审查,按程序最后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国鸟。
抛开丹顶鹤拉丁文叫“日本鹤”的争议不谈,它能否成为独享国鸟形象的尊贵物种,也令人存疑。而我总以为,评选国鸟,本来可以也应该成为一次全民性的娱乐活动,而不必像以往那样,总将其置于宏大而严肃的叙事背景之下,事情马上变得庄重、煞有介事起来了。我们是否总是习惯于将一些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化、严肃化,赋予其不堪承受的空洞概念与意义?国花、国树、国鸟,都是一种象征,是一个国家物种丰富的浓缩精华,是一个城市表达绿叶对根的情意,但以往的类似选举,搞得好像主辅分明,尊卑有序,森严的等级观念连一朵花、一只鸟也不放过。
何况,将丹顶鹤摆放在国鸟的神坛上,不知它能否承载起这样的民族精神之重任,照此推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一直没有完整过?这是一种可疑的泛民族精神论。评选国花、国树、国鸟,当然是必要的,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不乏诗意的集体节日,但是,和形形色色的“请评委亮分”的选美活动不同,它还得更多地遵循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并以民间推选为主。
据说,此次国鸟选举,做到了“还权于民”—— 2004年5月至6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全国20多家新闻网站举办了网上推举国鸟活动。丹顶鹤获得500万网民中64.92%的选票,如此民意路径自然可取。不过,无论赋予国鸟选举多么高贵文雅的意义,它们都应是民众最熟悉、最喜爱的生活场景,它们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如此才能起到让民众重新认知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关系、保护动物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