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漫谈“淡迫明志,宁静致远”

[复制链接]
宁静淡泊516 发表于 2016-8-8 1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68 0
                                 【读史有感】  漫谈“淡迫明志,宁静致远”
最近,重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不禁联想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句。此语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清心寡欲,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确立自己的志向;心境不安宁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这两句话本来都是双重否定句,《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刘备“三顾茅庐”中,以肯定句取代了原来的双重否定句,作为诸葛亮隐居在南阳草庐的楹联。通过这副楹联,揭示了诸葛亮胸怀大志却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和纯洁情操。其实,这两句话并不是诸葛亮的原创,他只是借用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中“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名句略作改动罢了。
当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博览群书,而心忧天下。面对群雄割据、称王争霸、狼烟四起的局势,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星斗转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只是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一番大业。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而诸葛亮隆中对答时提出的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对策,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一篇《隆中对》,名扬天下,千古流传,使多少文人墨客佩服得五体投地,无地自容。与《隆中对》一样,诸葛亮《诫子书》中这两句名言,时隔千年流传至今,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遥想当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时所享受的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访友会客、聊天对弈、怡然自乐的情景,不禁令人羡慕!可惜时光是那么短暂,一晃而过,犹如滚滚长江,一去不返。多少风流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大浪淘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诸葛亮却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像这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治国良臣,在历史上也确实罕见。尽管在老百姓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像当代伟人一样被人神化,但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那样,出山之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出山之后,任劳任怨,事必亲躬?有谁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撰写于2014年11月26日)
% `/ ]0 ]2 D6 c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