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章纶公传闻轶事之一

[复制链接]
宁静淡泊516 发表于 2016-8-6 11: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76 0
章纶公的传闻轶事
一、章纶蒙冤受屈,大难不死的故事
章纶(1413—1483)字大经,乐清仙溪南阁村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他一生写过许多诗文,并有诗文集传世,但他载入史册的不是文学,而是朝廷内部权力之争。
据明史记载,景泰五年(1454),章纶从南京被召回京城任仪制郎中,卷入了一场“立储复储”之争。正统十四年(1449),西北蒙古瓦刺族不断侵犯边境,英宗“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尚书胡波、兵部侍郎于谦等拥立其弟景泰为帝。他随后将英宗长子朱见深太子废为沂王,换上儿子朱见济当太子。没想到他命运不济,一病不起,不久便夭折。而景泰又没有第二个儿子可以顶替,可他硬是不肯立储,想再生个儿子接班。不料,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刺族首领也先率领的大军被明军打败后,英宗被释放回来,景泰封他为“太上皇”,幽禁于“南宫”。群臣虽然议论纷纷,但噤若寒蝉,不敢出面进谏。当年五月一天早上,章纶和御史钟同在等候上朝时约定分别上书景泰,请求恢复朱见深太子之位。钟同上书后过了两天,章纶也上书景帝(即“弥德消灾十四事疏”),请求恢复“太上皇”英宗长子朱见深太子之位。除了“复储”外,章纶还说了许多刺耳的话:宦官不可干预朝政,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孝悌者百行之本。愿陛下退朝后,朝谒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食之仪。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也。陛下与上皇,虽殊形体,实同一人……陛下宜率群臣,于每月朔望,或岁时节日,朝见于延和门,以尽尊崇之道。更请复汪后于中宫,以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之储位,以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则和气充溢,灾诊自弥。孝悌悉数,和亲康乐,治天下不难矣。
景泰阅后大怒,命锦衣卫将章纶和钟同关入诏狱。当时天色已暗,宫门早已关闭,可他急不可待,命令太监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即将两人逮入诏狱,严刑拷打,逼他俩承认“交通南宫”(即勾结太上皇),这可是杀头之罪。他俩被拷濒临死亡,终无一语。章纶被拷问五日,始终没有承认指使人。景泰决定置其死地,正准备行刑,突然北京城里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景泰心中恐惧,以为上天示警,才下旨暂停执行。不久,南京大理寺廖庄也上奏章,请求景泰朝见南宫,优待其诸子。时隔一年,廖庄有事赴京拜见景泰,想起“复储”之事,气恨难消,将廖庄当廷杖打后流放,还派人将巨杖送到牢中,将章纶、钟同各打一百杖。结果,钟同被打死,章纶侥幸活了下来。
章纶被打入天牢受尽酷刑,但终究逃过劫难,这与他平时所表现的高尚品德也有关系。正统三年,他上京赴考途中,将捡到的宝箱原封不动地交还赴京任职的失主张某,张某到任后当了京官。听到章纶下狱,张某有心报答,不惜用重金上下打点,执行官手下留情,才保住了章纶的性命,真是“善有善报”。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
一是当年进谏入狱时,章纶只有42岁,年富力强,与钟同相比,身体比较结实,故经受了这场磨难。
二是温州永昌(今温州市龙湾区永强)老乡王梦竹热心关照。当时王梦竹得知京城瘟疫流行,收购了大量落地杨梅,根据祖传秘方烘制成杨梅干,人们争相购买,吃了后瘟疫神奇消失,为此赚了不少钱。得知章纶被打入天牢,自掏腰包,买通狱卒,才未被打死。
据说这些狱卒行刑时有很多花招巧门。收了贿赂后,则对受刑者从轻发落,用棍棒拷打时,棒头先落地,如同蜻蜓点水,表面看很使劲,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实际上用力点都落在地上,所以,尽管章纶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实际上并无大碍,没有伤筋动骨。王梦竹请医生为他治疗,送药送饭,精心护理,不久就痊愈。
而钟同的遭遇就没有这么幸运。因为家属无钱行贿,行刑时狱卒使尽全力往死里打,结果只打了三十杖,就一命呜呼。
三是章纶是个忠良刚直之臣,据说两宫娘娘对他都很敬佩,事发前相处不错。因此,事发生后,娘娘暗中帮忙,才幸免一死。
章纶在狱中曾遭受各种酷刑。在“骑(站)铜炉”(即在铜炉内放入炭火,铜炉上设置铁笼,将人关在里面活活被烈火烤死)时,娘娘事先派人做了手脚,并在他脚底垫上瓦片,才使他幸免于难。
明朝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位后,大臣郭登说章纶、钟同、廖庄三人,都因直言进谏而忤逆了景帝,应当予以表彰。于是皇上下旨寻找章纶奏疏,但找不到。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息再三,说章纶真是个忠良之臣。于是立即释放了章纶,升为礼部右侍郎。
章纶忠心耿耿、直言进谏,为英宗父子复位而蒙冤受屈,因此被英宗所看重,但性格刚直,不能随俗,与权臣石亨等人发生矛盾。石亨邀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排挤章纶。尽管英宗开始不赞同,但考虑到章纶与大臣难以相处,最后还是让章纶调回南京,任吏部右侍郎。
章纶临行前,英宗在文华殿设宴为他饯行。酒宴结束后,章纶离开文华殿,“三步九回头”,英宗皇帝感到十分奇怪,便问章纶还有什么要求?章纶回答说:“臣已平反昭雪,死而无憾,别无所求。臣之所以三步九回头,只是因为想多看一眼万岁雕梁画栋的九重楼。皇上与娘娘住在深宫,臣返回南京后恐怕不能随时相见,一想到此,不禁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报答皇上,请皇上恕罪。”其实,章纶不是留恋皇宫,而是感激娘娘暗中相救。只是当着皇上的面,不好意思表露,只好以目传神,频频回首,不忍离去,其实只是情不自禁才偷偷回头。不料,被皇上看到,不能如实说穿点破,只好那样解释,以避过皇上追问。为了表彰章纶冒险进谏、刚正忠直的品德,皇上下旨在他故乡建造牌坊,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游览,南阁也由此出名。
天顺八年正月,英宗驾崩后太子朱见深嗣位,称宪宗,年号成化。有关官员请求宪宗举行大婚。章纶读到诏书后上疏进谏说:先王制礼,三年之丧达乎天下。今先帝山陵尚新,年号未改,逝世百日即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以孝治天下,以当臣民表率。三纲五常实源于此。居丧期间成婚实为不可,请待来年春后再举行大婚。虽然宪宗未采纳他的建议,但许多人都认为他所说得有理。
成化十二年(1476),章纶获准告老还乡,在老家建宗祠、办学堂、筑藏书楼,过了几年安逸生活。成化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申时,章纶在家中去世,享年71岁。其妻张氏呈上他生前奏稿,宪宗皇帝阅后嘉叹:章纶为朕复太子位冒死进谏,受尽牢狱之苦,只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遭受排挤调回南京,任礼部侍郎将近二十年,一直不得升迁,实在有愧。于是下诏追赠章纶为南京礼部尚书,谥恭毅,并派人为他撰写墓碑,建造坟墓。
章纶生性刚直,自称“戆夫”。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这与他不肯同流合污的个性有很大关系,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1 k3 G  J' R4 C8 e2 X, y' u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