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

[复制链接]
滕万林 发表于 2014-6-14 2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15 8
本帖最后由 滕万林 于 2014-6-29 19:23 编辑

                                         凤 还巢                           
                              ----写在"冯炎艺术观"开观之际              滕万林
         “凤凰来仪”,是祥瑞的表征。今天馮炎先生从杭城回乡,主持艺术观的隆重开馆,自然是个喜庆的日子,因而我想到了这三个字,就拿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冯炎先生把他的画室命名为“艺术观”,有点出乎人们的预料。为什么不用“艺术馆”而用“艺术观”?这“艺术观”的“观”怎么解释?“观”字的含义很丰富,在这里,把它解释为“给人看” ,或把它解释为“景象”,似乎都是可以的     。
         冯炎先生年轻时,受雁荡山水的熏陶和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的雁荡山水画作的感染,逐渐走上了绘画之路。1938年师从黄宾虹学习山水画。194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先后师从黄宾虹、潘天寿、诸乐山等名家,为郑午昌入室弟子。1949年从浙江美院本科山水专业毕业后,虽然担任行政职务,但不管工作多忙,境遇多糟糕,他还是一直不曾丢下手中的这支画笔。在文革期间,造反派批他是潘天寿的徒子徒孙,他也从不后悔。即使生病住院,他还要在病房中作画。他从13岁到90岁的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埋头创作了6000多幅山水画。    他有近千件山水画曾在国内外展出、报刊发表和单位、个人收藏,甚得好评。潘天寿说:“声炎作品厚重,笔墨色彩兼长。”诸乐山说:“声炎画风有石田古意。”周昌谷说:“声炎老大哥得名师教导,画得好,作品很有功力。”李震坚说:“此幀笔墨灵动,境界深邃,意匠独具,堪称上乘。”张乐平说:“线条好極了。”他的事迹已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冯老热爱家山,是一位重乡情的人。过去一直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曾多次返乡指导年轻人学画。1998年,他第一次来乐清举办画展。去年10月,他回乐清,谈了他准备在老家打理一个创作基地和愿意捐赠一批画作给乐清,得到了乐清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年三月,91岁高龄的他将101幅画作捐赠给了乐清市政府,由市博物馆收藏。现在,他的第二次山水画展即将在乐清展出;与此同时,他的坐落在大荆干岭的“艺术观”,也即将对外开放。
        冯老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画了70多年的山水,画风一直在变。这可不是观念的游移,而是恪守师训。他说一直牢记潘天寿先生的三句话的教导,一是与西画拉开距离;二是与古人拉开距离;三是与自己拉开距离。正因为此,所以他能避免在画法上的“结壳”,在不断的变化中前进,形成自己的别具一格的独特的山水画风貌。
        求变是为了创新,但创新不是胡来。创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冯老的创新,就是在下功夫临摹历代名作和实地写生之后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冯老谙于画史、画论,对山水画中的正负面,都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唐代王维开创的泼墨泼彩、积墨积彩几乎被后人弄丢了,要想办法找回来。近十几年来,他都在做这件事。冯老的这个以大自然为师的写生功夫和内心感悟相结合的创作实践,显然和唐张璪《历代名画记》中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是一致的。
        冯老下决心找回历史上失落的泼墨泼彩画法的时候,已年近80高龄,可谓是一次“衰年变法”。冯老能进行这次变法,应该说是很幸运的。我们知道,艺术大师齐白石获得巨大成就的“衰年变法”,是在1917年至1927年之间进行的。那时白石老人是在54岁至64岁之间。而冯老的“衰年变法”,由于客观上的原因,比白石老人大了20多岁。天假以年,这没有什么不好,倒是因多历练,给“衰年变法”带来更多的参照系。而他的恩师郑午昌和好友周昌谷,都是英年早逝,只活了58岁,连“衰年变法”的机会都没有。
        冯老的“衰年变法”是成功的。艺术界已对冯老的山水创作作了多方面的好评。有的说他画的是性情山水,画中寄寓着自己的感情,绝不是照抄人家的。有的说他画得厚重。有的说他画得苍茫。有的说他画得华滋。有的说他是“出黄宾虹之新。”总之,积70年之功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冯老的山水画,尤其是泼墨泼彩山水,悦目而赏心,很有独创性,也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可谓艺苑之奇葩!
        几十年前诸乐山评价说:“声炎画风有石田古意。”意在鼓励,没有错。石田即沈周, 是大名鼎鼎的“明四家”之一。因之我乘兴打开网页,欣赏了他的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却产生了一个颇不寻常的想法:冯老今天的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完全可以和石田相颉颃,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石田。如果不信,可以找冯老和石田的画作来做对照。我看,无论是1998年年底他在浙江博物馆展出的《灵峰峭壁》、《石梁》等作;还是《冯炎山水艺术》(册页)中所载的山水画作品;也无论是去年10月22日在《乐清日报》上刊登的泼墨泼彩的山水画作品;都是可以作为凭证的。我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看法,是由于我不信崇古薄今、崇远薄近的那一套,我是凭艺术的直觉和良心说话的。
        冯老是一位很有定力的艺术家,他不求速成,不搞商业炒作,耐得住寂寞。他曾经说过:“我认为,现在没有名气不要紧,只要你有真正的创作,有自己的东西,以后人家终究会重视你的。”这番话是冯老的切身体验,对于人们尤其是艺术家们,确是一个極大的鼓舞!


全部回复(8)
技艺出于磨练,现行的快餐式社会是出不了大师的!
2014-6-14 21:10:39
话说我爸爸是老先生您儿子的学生。。。应该叫太师公了。。。喜欢这篇文章
2014-6-15 11:49:18
文章不错,但是“的”字用的太多,反而让有些语句读起来绕口了
2014-6-15 12:06:37
文章不错,.........
2014-6-15 16:05:55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4-6-14 21:10
技艺出于磨练,现行的快餐式社会是出不了大师的!

分析得好!
2014-6-15 20:43:51
胡图图 发表于 2014-6-15 16:05
文章不错,.........

谢谢支持!
2014-6-15 20:44:38
loveto 发表于 2014-6-15 12:06
文章不错,但是“的”字用的太多,反而让有些语句读起来绕口了

能分析文字问题,大有进步。
2014-6-15 20:49:18
嘻哈牛 发表于 2014-6-15 11:49
话说我爸爸是老先生您儿子的学生。。。应该叫太师公了。。。喜欢这篇文章

谢谢支持,请常来做客!
2014-6-15 20:53: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