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年谱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4-3-18 23: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29 8
  
李仝祖,更名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出生在家饶雄资、亲多著作的家庭。他生倜傥豪放,熟谙经籍,学问醇厚,交游广泛。官致秘书监丞,名入《元史• 儒林传二》。著有《五峰集》、《雁山十记》、《云门》、《北楼》、《孝经图说》等,明初即佚散!
后经五百多年的不间断的辑佚,现存诗823首,词27篇,文42篇。乐府古体刻意奋厉,不作庸音;近体五古,毓秀而有唐调;七古颇出江西派,而俊伟之气乃不可遏。散文创作,一反当时“搜猎破碎,剽盗灭裂”文风,以矫健挺拔风,不趋世尚,风骨遒上,卓然自立。东南士林为之语曰:“前有虞范,后有李杨!”
而虞集、范梈、李孝光、杨维桢四人之中,李孝光才力最健,与杨维桢意气相投,为创建“铁崖诗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仕宦不显,文集散失等原因,清代中期以后,声名渐寂,诗卷零落尘封,致使相当长时期的元代文学史者不能识其当时风光,还其历史地位。近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增补本)》始载:“元代至李孝光出,文学散文的艺术成就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全部回复(8)

公元1285年  乙酉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1岁

生于温州路乐清县淀村〔今浙江省温州地区乐清市大荆镇田岙村〕。
父李指洙为淀溪李氏五世祖,封爵始祖。宋宝祐四年(1256)九月丙申生,延祐三年(1316)六月辛未卒。元兵南下时负母步走免于难,乡人称曰“李孝子”。
母谢氏,永嘉枫林鹤阳谢伯隽的次女,生年无考,天历二年(1329)年卒。合葬大荆万算山(据李仲冲先生考证,万算山即大荆镇印山)之原。李孝光有《泣血志》记其事。
元代理学家、诗人黄玠(1285~1364),据其赠弟诗与黄溍《慈溪黄君墓志铭》可明确考证他与李孝光同年。黄玠的《览李五峰赠言怆然为赋》序云:“彦明王先生为余言慧夫青龙教谕时已向慕,且出示张伯雨李五峰所赠言。伯雨故交李与余生同六阙,今皆不存。览之怆然为赋此诗”。此处阙有的书为“人”,实不符诗中提及仅五人之数;考李孝光六十岁时舟过青龙河,在瞿彗夫家为张雨的《送瞿慧夫上青龙镇学官诗》作序的事,此阙应为“旬”。可证二人同年,而张雨先李孝光两年去世,黄玠在李孝光去世后见故人诗怆然为赋!
《淀川李氏宗谱》、《李五峰行状》和黄玠生卒年及诗可互相印证,证明《元史》上的李孝光五十三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五十二岁都失实!《杨维祯年谱》中的六十四岁,是据吴复的卒年推定,后文加以辩明,亦为失实!李孝光于本年(1285)出生,至正十年(1350)卒,亨年六十六岁。
公元1289年  乙丑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5岁

弟孝全(全祖),字季完,一字思诚,号月岩。生于九月初四卯时。

五岁时跟祖母习读《孝经》《孟子》。六七岁时跟祖母习读《尚书》《诗经》得古文词奥义。
祖母徐氏,宋绍定五年(1232)生,延祐七年(1320)七月庚子卒。永嘉枫林下岙徐公仪的七世孙女,通书史,尤工吟咏。
稍长,指洙请居住大荆镇东教授十几年的临海人方如晦授业,孝光独得其传,接受宋儒朱熹的理学思想。方如晦师从黄岩丘木居,丘木居曾师从潘子善,潘子善是朱熹在天台崇道观时收的弟子。
方如晦尝语人曰:“吾以朱子学,诸生辄不省,惟季和心领神会,其所见有出人言意之表者,吾道之传,其在斯人乎!”
少时还曾从堂舅谢梦符(1242~1304)习经学。

公元1296年  丙申
元成宗至贞二年
12岁

作《鹦鹉赋》。
《送熊括侍父至京师》有“我昔为儿时,看书不停手。十二作文赋,点笔咏鹦鹉。” 之句。

杨维桢 在本年出生。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泰定四年进士。历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铁崖诗派”创建人。

2014-3-18 23:20:10
公元1299年  乙亥
元成宗大德三年
15岁

正月二十日午时,生长子撝孙。
撝孙又名撝仲,字谦伯号桂屏。民国戊午(1918)年版《淀川李氏宗谱》卷六世传第六页载:大德丁酉年正月二十日生,至正十七年丁酉卒(1297—1357)。
【释】按谱载,应是李孝光13岁,徐氏恭人22岁时生撝孙; 撝孙后李孝光七年卒。据《李五峰行状》: 撝仲后孝光九年卒,应为至正十九年卒,故将生年后延两年,生于乙亥卒于乙亥。李孝光14岁娶23岁乐清淡溪马岙徐氏,次年生撝孙。

公元1303年  癸卯
元成宗大德七年
19岁
秋八月,与南山公游大龙湫。
见《大龙湫记》前半部。

公元1304年  甲辰
元成宗大德八年
20岁

泰不华在本年出生。
泰不华,奚族人,世居白野山。父塔不台由宫中卫士调台州录事,遂落籍临海小溪乡上江村。状元及第前师从李孝光。

2014-3-18 23:20:39

公元1307年  丁未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23岁

拜读舅父带来的外祖父的《和樵集》。

公元1311年  辛亥
元武宗至大四年
27岁

   外游返乡途中,作《辛亥玉川问归》。
公元1316年  丙辰
元仁宗延祐三年
32岁

父指洙卒。

公元1319年  己未
元仁宗延祐六年
35岁

正月初八子时生次子持孙。
持孙又名持仲,字敬伯,号伯庵。民国戊午(1918)年版《淀川李氏宗谱》卷六世传第七页载:至大己酉年正月初八生,至正十八年戊戍四月廿一日卒(1309—1358)。
【释】据《李五峰行状》: 持仲在至正二十五年秋九月属书请大姐夫陈德永作《李五峰行状》,故将生卒年顺延十年,生于己未卒于戊申。

公元1321年  辛酉
元英宗至治元年
37岁

隐居五峰山下教书时的学生泰不华年十七岁,浙江乡试第一,为右榜状元。同年对策大廷,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

公元1322年  壬戍
元英宗至治二年
38岁

八月十八日至钱塘,住假馆(旅馆)中。

八月廿二日,福建福州闽清人吴明之来访,作有《吴明之既葬乃祖阳冈阡,杨仲弘追为墓铭,赵子昂喜其才,自为书之。来诗名湖海者,皆为赋诗。予客杭,意必来征,因赋云》

八月廿三日,福州永福人林泉生、林同生两兄弟来访,作《赠林泉生兄弟》。

会稽韩宅在壬戍冬着大火,乡民争着救火。李孝光的《韩别驾旧宅》记其事。

约在本年或后一年,作《李孝子墓志》,县尹张纯仁填讳,著作朗泰不华书。
张纯仁至治元年(1321)泰不华榜进士,授乐清县尹,至治三年二月二十八调鄞县丞。与靳恕泰定二年赴任乐清县尹正好隔三年(元代县尹每三年为一任);泰不华至治元年授“集贤修撰”,至治二年(1322)授“集贤修撰转秘书监著作朗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泰定元年(1324)出佥河南廉访吏。
公元1323年  癸亥
元英宗至治三年
39岁
侄子揆孙生于二月初二丑时。
揆孙系李孝德(李孝光的长兄)幼子,字度伯,一字叔度,号九山。三配黄岩黄岙陈氏启五儒人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

大女儿嫁给陈德永,为正室。
据《陈德永行状》、《李五峰行状》。

公元1324年  甲子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40岁

九月九日重阳节,送泰不华出佥河南廉访司事,作《送达兼善佥事》。

冬与黄岩人张子约、大女婿陈德永再次游雁荡山。在石梁洞作《始入雁山观石梁记》,次日上午与弟孝全、撝孙和弟子们汇合游灵峰洞,在看不足亭中作《游灵峰洞记》;下午被张子约催促游灵岩,有《暮入灵岩记》。数日内接连作《灵岩二奇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游惠上人开西谷记》《大龙湫记》等《雁山十记》中的散文。
《雁山十记》是继唐柳宗元《柳州八记》后又一山水系列名篇,以文笔简峻,意味隽永,刻划精细逼真著称,饮誉文坛。其中《大龙湫记》和《始入雁山观石梁记》被无数的志书和教科书引用。


公元1325年  乙丑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41岁

怀王图贴睦尔出居南京, 孝光特被顾遇, 与释朴庵(赵淳)和36岁的柯九思受知与怀王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怀王图贴睦尔是元武宗次子,喜汉族文化,有较深的文化修养。泰定帝纂位后被贬海南岛,泰定二年正月至南京,泰定五年迁荆州,同年九月被迎立为元文宗。此即坊间传李孝光教太子书的由来。

在南京送靳恕赴任乐清县尹时作《送靳县尹》
靳县尹即靳恕,字从矩。泰定二年至泰定四年乐清县尹,有政绩。

2014-3-18 23:21:34
公元1326年  丙寅
元泰定帝泰定三年
42岁
约在本年,王都中(字本斋)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吏时,作《寄宪使本斋王公》。

约在本年前后,王厚孙任庆元路儒学训导时,作《送王叔载上慈溪教》。
王厚孙字叔载,金华黄活推荐王厚孙为庆元路儒学训导时,总管郭侑等“同为劝引”,王厚孙于是受聘担任郡学训导。考郭郁为庆元路总管,在泰定二年至四年(1325-1327)。

约在本年前后,泰不华驻节淮西宪佥时,作《喜雨次神字韵录呈达兼善》。
诗中有“符节归巡九江郡”句。

公元1327年  丁卯
元泰定帝泰定四年
43岁

与杨维祯首会于吴下(有说南京、有说苏州、有说杭州〕,相互唱和古乐府辞,作《箕山操》,杨维祯附名于后刊行诗集,创“铁崖诗派”之始。
随后几年,李孝光在金陵创作了现存的绝大多数的古乐府。

在雁荡山西外谷,作《丁卯会于东皋丘先生宅,饮竹下赋梅墅》。
公元1328年  戊辰
元文宗帝天历元年
44岁
天历元年,泰定帝死后,怀王被燕木铁儿和伯颜迎进大都立为元文宗;而倒剌沙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爆发两都之战。柯九思随文宗入京,官典瑞院都事。李孝光未随怀王进京为官。

靳恕三年乐清县尹期满,作《原田》《代送靳尹》。

元文宗将南京潜邸改为大龙翔集庆寺(今南京海外工商管理学院所在),召印度禅师住持,派太中大夫笑隐和尚主管寺务。李孝光常宿龙翔集庆寺。

公元1329年  乙丑
元文宗帝天历二年
45岁

十月,听闻王士熙出狱赦还家乡时作《闻诏郝因次王继学大参听诏韵》二首。
王士熙,字继学,江西东平人,生卒年均不详。所作《尧山堂外纪》已佚。
母谢氏卒。

在泰不华从南京江南行御史台调赴京都,入职奎章阁时,作《送达兼善典佥》。

公元1330年  庚午
元文宗帝天历三年、至顺元年
46岁

秋,相国赵世延养疾金陵,常出入赵府,深受鲁公器重。后撰有佚文《赵鲁国公政录》,现存世有酬赠赵世延诗文九首。

秋后,居金陵时作《梅边别墅小酌五人》。

公元1331年  辛未
元文宗帝至顺二年
47岁

二月,许有壬召参议中书省事时作《送许参议上官中书》。

至顺二年前后萨都刺调任江南行御台掾史时作《送陈君礼之婺女兼寄徐仲礼》。
作《用志能台朗竭寄萨天锡使君,今为江南诸道御史台令史》。

公元1332年  壬申
元文宗帝至顺三年
48岁

夏,应江南行御史台聘,执教升州(南京)积庆学宫,升士从之如云。
《忆昇州学》:“至顺三年夏,予在昇州学宫。”

冬十月初,为庆元(今宁波)程端礼作《程敬叔读书分年日程式》。

为相国赵世延作《元日陪赵相国家宴》、《寿平章凉国公号迂轩先生》。

学生王成能归养番阳前一天,作《送王成能生归番阳》。

陈德永推荐黄岩朱佑到积庆学宫随岳父李孝光学习文法。

遣弟子王生卒到江东精舍跟程瑞理进修朱子熟读精思法。
  见程端礼《畏斋集》卷四《送王伯华归永嘉序》

乐清县学宫学职陈虞请作《重修乐清县学记》。
至顺元年冬,县尹师仲信重修乐清县学宫,越明年学宫修成。

萨都剌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时,作《与萨天锡使君饮酒铁塔寺,分题得箨龙轩,分韵得而字》、《次萨郎中题铁塔寺壁》。

与萨都剌在南京城南凤凰台饮酒,作有《同萨使君天锡饮凤皇台》。
  萨都剌的《雁门集》亦有《登凤皇台二首》。

约本年,与王伯循、王士让、郭彝孟、萨天锡、观志能,共为酒牲,在凤凰山下祭郑复初,作《郑复初哀词并序》。

公元1333年  癸酉
元文宗帝至顺四年、元惠宗元统元年
49岁

作《癸公酉元日前一日岁除立春》、《癸酉元日》,表现了强烈的从政的理想。

秋居金陵时作《秋夜同张仲举、欣笑隐龙翔寺联句》,与丁复(仲容)、张翥(仲举)、笑隐、萨天锡登石头城,作有《石头城》、《次萨使君天锡登石头城》。
孙炎《午溪集序》:元统癸酉秋,监察御史辟河东张仲举为金陵郡博士教弟子。时永嘉李孝光、天台丁仲容、僧笑隐咸在,炎以弟子员得从之游。登石头城,坐翠微亭故趾,大江西来,如白虹绕城下,淮南诸山尽在几席。

十月一日与赵去疾、陈旅、许有壬游蒋山。
陈旅《安雅堂集》卷三有《陪赵公子游蒋山既席次李五峰韵》,许有壬《至正集》有《蒋山次李五峰韵》。

十月十六日撝孙元配吕氏生建传。
建传字习之,号义侯,至正十年(1355)拒方国珍时阵亡,年二十有二。

作《古诗七首》,庆元惠宗登基。

作《送熊括侍父至京师》。
有:“去年应嘉招,道路得奔走。强颜为人师,设度事授受。”句。

公元1334年  甲戍
元惠宗元统二年
50岁
二月,丁梦松请作《滁州重修学记》。

十月作《重见所思送彭云亮》。
蒋易《皇元风雅》卷二十三跋曰:“武夷彭元亮自北还,达兼善、宋显夫、王在中、吴彦辉、李五峰、张仲举、陈新甫各录其所作若干首以赠,易得而录之。”

作《送伯循御史、天锡照磨至龙湾留别》。

陈旅出任江浙儒学,千里访集于临川。李孝光时居杭州,为作《副提举陈众仲乘传如临川 ,为江浙行中书请起学士虞伯生校文 ,赋诗送之》。

为廉惠山海牙作《送廉公亮佥事江西》。

2014-3-18 23:22:31
公元1335年  乙亥
元惠宗元统三年、元惠宗至元元年
51岁

作《洞神宫青溪堂记》。
洞神宫久废不治。旴江道士江廷楫以泰定初年住持宫事,始修宫祠,复其田土,于旧溪光山色亭基创青溪堂,李孝光撰记。

公元1336年  丙子
元惠宗至元二年
52岁
五月,送赵世延赴成都,随舟送到安徽贵池时作《舟中上赵相国二首》。同时为侍亲同行的赵世延次子作《送公子赵去疾二首》、《送公子赵去疾还秦次笑隐韵》。还有《兴国公者,刘克宪五世祖也。国初为都提控元帅,没封兴国公,谥武毅。为元帅时督饷兴中府,当时所署事牍,有画字并判移曰,题皆兴公手所署画也。克宪装为四牍,而鲁公题其甲。鲁公归秦州,后十二月初六日,舟发建业城西。余将送公,初九日亦宿于方舟。明日犹泊刘公庙下,赋诗》。

八月二十六日,为邻村蔗湖的干彦明之子作《送干升之补大荆巡吏序》。

秋,为乐清县尹卫迪作《送卫县尹》二首。
陈旅《安雅堂集》卷六《乐清县尹卫侯之官诗序》:“至元二年秋,将如东瓯为乐清令,所尝往来者皆送说以诗”

作《丙子泛舟登奥》。

公元1338年  戊寅
元惠宗至元四年
54岁
五月二十日,蒋易在《元风雅》卷二三李五峰诗后附言:《叶韵》近代用之者鲜,独于五峰屡见之。

约在本年或前一年,作《汉洛阳令方圣公储传》。

公元1339年  已卯
元惠宗至元五年
55岁

二月,撝孙元配盘山岭吕氏生建亿。
建亿字仲之,号端木。

五月,居钱塘(杭州)时,为朱佑作《白云稿序》。

揆孙十八岁以诗经应举,授四川夔州象山县教喻。

约在本年前后,泰不华任浙江行省左右司朗中。李孝光同乡弟子章命(字与之)随学与钱塘,求泰不华篆“与之”两大字。

公元1340年  庚辰
元惠宗至元六年
56岁

十月,居建业(今南京)城东青溪观为丁复作《桧亭集序》。

十二月乙巳,监察御史彭敬叔请作集庆路儒学刊刻的《乐府诗集》序。

作《白翎雀》,有“嗟予行年五十六”句。

公元1341年 辛巳
元惠宗至正元年
57岁

正月,元惠宗改奎章阁为文宣阁,命脱脱领经筵事。李孝光作《喜闻开经筵口号》。

闰五月初十作《发建业贴》,请吴溥捎贴向祈笑隐解释不能同往龙安驿的原因。

九月,杨维祯在《琴操》序云:“余与永嘉李季和在吴下论古今人诗,季和酒酣,歌退之《羑里操》,举酒属余曰:‘杨廉夫崛强,作汉魏人古乐府,亦能作昌黎伯琴操乎?’余激其挑,亟领曰:‘请题。’季和遂命《精卫》而下凡九题,余明日赋毕;又明日,复补退之《履霜》、《残形》二操。季和读之,拍几三叫曰:‘杨廉夫,铁龙精也。人欲和之,谁敢,谁敢?’。”

十二月,为饶州安仁吴全节作《为吴宗师题高年耆德门》。

泰不华迁任绍兴路总管,篆书李孝光所撰《王贞妇传》、《寄达兼善》。

约在本年前后作《良常草堂诗》。

杨维桢与李孝光再次相聚吴门,唱和《琴操》。

至正初,杨维祯出《丽则遗音》、《正统辨》,声名鹊起,广收门徒,并与李孝光、张雨等诗友在钱塘太湖洞庭间游赏唱和,铁崖诗派初具规模,最盛时成员达250人之多。

公元1342年   壬午
元惠宗至正二年
58岁
春夏之际,乐清大旱,太原王霓升时任乐清县尹,王县尹步行求雨,天果下雨,是岁禾大熟。岑山天柱院境长老修旧亭记王县尹事,请作《重修岑山亭记》。

约在本年作《余姚海堤》。

公元1343年  癸未
元惠宗至正三年
59岁

作《萧山县公署记》。
文中强调“善保民”与“民思报”的关系,希望行“仁政”以缓解茅盾。

十二月,朵儿只和太平举荐隐士,获朝廷徵召。
太平字允平,曾拜赵孟頫为师。
朵儿只未及弱冠即授中奉大夫、集贤学士,受赵孟頫器重。天历二年世袭国王,扈跸上都,诏便道至辽阳之国。至元四年被除去国王,至正四年迁浙行省左丞相;至正七年秋拜中书左丞相,冬升右丞相,而太平拜中书左丞相。
为温州华盖山鲁范新建的怡云堂作《鲁氏怡云堂》、《再赋怡云诗》。

公元1344年  甲申
元惠宗至正四年
60岁

闻征诏,作《自寿》诗一首。
诗云:幸自读书逢圣世,喜闻明主起遗贤。

应诏赴京途经杭州时作《发舟钱塘》。

应诏赴京途经途经昆山时,县民请作《昆山州重建学宫记》。

揆孙被强行随叔父应诏,中途返乡。
揆孙系李孝德幼子,字度伯,一字叔度,号九山。三配黄岩黄岙陈氏启五儒人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十八岁以诗经应举,援四川夔州象山县孝谕。适值母亡(至正四年),于是辞官还乡。即而叔父(李孝光)被征诏,官史亦以他应辟(接受征召而出仕),强之行。中途返乡,终身不复出。

作《应诏》诗三首。
见民国戊午(1918)年版《淀川李氏宗谱》卷二杂文后集。

四月,抵京,顺帝在明仁殿召见,授秘书监著作郎(从六品),主要工作是每年作一两部传记。

十二月十七日,经过松江元真馆,卢伯融置酒食,来饷会六七人,醉而以“山意冲寒欲放梅”分韵,李孝光得“冲”字。唱和者还有释德庄、瞿智、卢昭、吕诚、郭冀、陆仁等,结成《元真馆小集》。

十二月十九日,舟过青龙河,在瞿彗夫家应众人要求为张雨的《送瞿慧夫上青龙镇学官诗》作序。

冬抵娄县(今江苏吴江),明年正月离开。
郭冀《和读李五峰集》有:“先生住娄八十日……著作新闻征士诏,天光久待照青藜。”

约在本年,在京师刊发《云门》《北楼》等集,京师人钦涌之,谓笔力持重老成,才思古奥,为世不可及。

杨维祯有《送李五峰召著作》。

公元1345年  乙酉
元惠宗至正五年
61岁

妻徐氏七十岁,敕封恭人。
正月八日,在海宁东斋书:余客游娄县,与瞿、郭、卢、吕诸君,日相从为嬉游。登山临水,饮酒赋诗五六人者无不与。将去娄,又和《送瞿慧夫上青龙学官诗》为别。

四月初四,持孙妻湖边林氏生建侗。

至正乙酉间,陶宗仪师事李孝光时,同访杭州叶广居的私塾。李孝光让叶广居的年仅十二三岁的弟子王绎作面部仅铜钱大小像,毛发俱见,形态与真人一样。李孝光作文称赞王绎。

春夏间,杨维祯游弁山、太湖洞庭。李孝光作《铁笛歌为铁崖赋》。

海宁县请作《海宁县修儒学记略》。

2014-3-18 23:23:02
公元1346年  丙戍
元惠宗至正六年
62岁

十月,张雨《铁崖先生古乐府叙》:“前有虞、揭,后有李、杨” 。
前有虞集和掲傒斯,后有李孝光、杨维祯。
公元1347年  丁亥
元惠宗至正七年
63岁

三月廿一,陈谦的《青草诗序》云:“青草轩者,梅里华幼武彦青奉母夫人之所也。”杨维祯作有《青草词》,唱和者有20人。李孝光唱和有《青草谣为华彦青作》。

九月丙寅,为吴溥作《吴溥泉尚友斋记》。

十月为《无冤录》的作者王与之撰《故承直朗温州路乐清县尹王公行状》。

应昆阳守伯仁甫之请,为王伯毅作《两浙转运判官王公盐筴记》。

七月,御宣文阁与语宋儒性理,进《孝经图说》,上悦甚,升秘书监丞(从五品)。
秘书监丞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

欲推荐三十九岁的王冕做府吏,却被王冕骂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

公元1348年  戊子
元惠宗至正八年
64岁

二月二日,在松江元真馆跋唐时公卿大夫遗老子氏者尺牍。同日,作《赵孟頫杂书跋》。

二月十九日顾瑛、杨维桢、永嘉征君李孝光等在玉山草堂饮酒赋诗。
据《日瓒记》。

二月廿五日,觉得四年前众人请作的《送瞿慧夫上青龙镇学官诗序》芜陋而提记。

孝德、孝全主修第一本《淀川李氏宗谱》,来函让作《淀溪李氏宗谱序》,署“徵授秘书省著作郎升监丞六世孙孝光撰”。

为乐清虹桥峃山连世瑜作《旌表孝善坊原记》。

杨维祯在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李孝光等一百二十人一唱和,得顾瑛加盟并出资,杨维祯于至正八年将180首诗结集刊行《西湖竹枝词》。从此时开始,杨维祯名声渐超李孝光。
《玉山草堂雅集》卷后一载有《题周耕云为萧元泰画龙虎仙岩图》《海谷》《题辽人射猎图》,顾瑛在《李孝光》序中云:戊子春过娄江回草堂,继即应召秘书监著作,故其述作不多得,今所刊录皆口叙云。

公元1349年  己丑
元惠宗至正九年
65岁

七月,朵儿只、太平只因参哈麻不遂被罢相,朵儿只复为国王,之国辽阳。
哈麻:元顺帝的兄长元明宗(天历二年,元明宗在和林北部即位,元文宗逊位,与燕贴木儿前去迎接,途中把明宗毒死,元文宗复帝位。)乳母之子。

秋送朵儿只赴任辽阳时作《送朵儿国王之辽东》。

“论列国体所系,斟酌古今事宜的”的奏章也因两相去职没能呈上。
据《李五峰行状》。

八月廿三日撝孙继室福建黄氏生建侯。
建侯字福之,号全五。
持孙妻湖边林氏生建付。
建付字极之。

公元1350年  庚寅
元惠宗至正十年
66岁

约在本年,觉得不得志,作《过钓台》。

十月以秘书监丞奉训大夫致仕。

推荐江西鄱阳安仁人李存自代不果。

南归途中,于十月十六日病故于同州。二三门弟子护丧归故里。
《淀川李氏宗谱》行状载:“以奉训大夫秘书监承致仕,泛舟南归,行次同州,以病终”。同州在今陕西大荔县,不合泛舟南归。京杭大运河在至元年间全线通航,南归当泛舟河上,现在没有查到京杭大运河上有同州一地。此同州是否如“秘书监承”是“秘书监丞”的假通字,实为通州,还待考。

李孝光死后,杨维祯十分伤感,认为“和者寡矣”曾命其弟子吴复抄录他在李孝光死后所写的几首古乐府,到灵前“焚白之”,其生前相与切磋,死后眷恋之情大致可见。
原作到墓前“焚白之”,李孝光是死后十五年才正式入葬,故改为灵前“焚白之”。
《东维子集》卷二十五《吴君见心墓铭》“吴复字见心,富春人,铁崖弟子,至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谢世”。故《杨维祯年谱》作者孙小力将李孝光卒年定于至正八年,六十四岁。应有误!如不是吴复卒年出错,就是另有一个吴复。因为至正九年两相去职,李孝光有《送朵儿国王之辽东》、《过钓台》和陈德永写的《李五峰行状》可互证卒年。
身后
顾瑛在至正十一年(1351)正月初九作《至正辛夘正月八日,雪中与郯九成、陈惟允游虎丘,夜宿贤上人竹所。明日始霁,乃登剑池取水煮茗。图景赋诗,诗成。而九成上马入城。予独拂藓读碑,得邂逅石庭坚上人。于雨花轩上对坐,谈诗不绝。庭坚乃以卷求诗,遂和李五峰韵以纪》。

   杨维祯在至正十一年(1351)《郭羲仲诗集序》谓当时合其诗论者,仅虞集、李孝光、陈樵三人 。

王冕在至正十五年(1355),作《乙未春访仲远宿寄傲轩观李著作遂赋长句》。
元至正年间,上虞魏寿延(字仲远)在夏盖湖结社成立敦交诗社,社员时聚时散。结集有《敦交集》,录诗七十六首,作者有徐仲远、徐仲刚、徐士原、严贞、俞恒、徐以文、徐则文、凌彦、释宗泐、李延兴、戴良、陈士奎、王冕、王肃、陈谟、唐肃、陈敬、赵俶、张克问、徐本诚、宋僖、郑彝、潘纯、李孝光、高明、沈惠心、陆景龙等二十六人,所录诗多为赞魏氏为人和所居的福源精舍。李孝光北上时多次宿福源精舍,有多首诗赠徐仲远。
潘纯在李孝光任秘书监丞时作有《秋日与仲远昆季饮有怀李季和先生》,有“白头校书天禄阁”句。

至正十七(1357)前后《春雨轩集序》因激赏刘彦昺乐府诗“悲壮雄浑,古意犹存”,以致发出“安得起吾季和而见说,宁不为之击节而起舞乎”的感叹。

还有《铁笛道人传》《玉笥集叙》《风月福人序》《冷斋诗集序》《潇湘集序》等文都提为“唱和友”或“诗文友”。

铁崖诗派门人卢熊在《元故迁善先生郭君墓志铭》“于一时文人少所许予,独标永嘉李君孝光及天台丁复所为诗”;贝琼《乾坤清气序》“有混合天下,一时鸿生硕士若刘、杨、虞、范出而鸣国家之盛,而五峰、铁崖二公继作,瑰诡奇绝,视有唐为无愧。”

至正二十五(1365)年九月十九日葬柚树岭南麓(今石板岭水库边)。徐恭人让持孙属书让陈德永作《李五峰行状》。

至正二十六年(1366)杨维祯在《潇湘集序》中载:"余在吴下时,与永嘉李孝光论古人意。余曰:‘梅一于酸,盐一于醮,饮食盐梅而味常得于酸馘之外,此古诗人意也,后之得此意者,惟古乐府而已耳。’孝光以余言为韪,遂相与唱和古乐府辞。好事者传于海内,馆阁诸老以为李、杨乐府出,而后始补元诗之缺。泰定文风为之一变。吁,四十年矣!"

原来温台学子人手一册的《李五峰集》在明初就佚散不全。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乐清县令钱杲访求得《李五峰集》残卷。与献书人周纶一起重修梓行《李五峰集》。后世的四库全书和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的《五峰集》都以钱杲版为底本辑佚增补成书的。
2014-3-18 23:23:15
钱杲序曰:予未登仕时,尝读《元诗体要》,至五峰李季和先生之作,爱其风采豪迈,不染指于脂韦靡丽之场,不掉鞅于鬼斧蛇神之域;震奋如雷霆,动运如日月,变幻如鬼神,舂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奔放如洪涛巨浸,揭日掀天,清圆如柘弹铜丸,迅飞霄汉,心与之竞而不暇焉,雄哉先生之文也!第以仅十余篇而止,不能得其全集为憾。呜呼!是心也非独予为然,而天下士莫不皆然。予尝试春官,会天下士于京师,或论诗家风格,未始不以五峰首称,而以未见全集为歉……到官初,谒先圣先师,因诣乡贤祠,见诸先正,而先生牌位未立,故补次于龟龄王先生之左。……儒生周纶以其所藏于箧笥者献于庭,予骤得之,不啻获拱璧夜光,喜不自寐者凡几。纶亦知诗士也,遂命之编其类次,于是捐俸以绣诸梓,将与天下共焉。……

至清时,王士祯《论诗绝句》以“铁崖乐府”和“渊颖歌行”为元诗的代表;宋荦《元诗选序》谓“铁崖、云林持其乱”,李孝光自此失去了与杨维祯并称的资格!

清道光十六(1836)年秋,移墓于柚树岭北麓(今雁荡山旅游环线中庄隧道北口西侧),墓碑刻“元崇文阁秘书监丞致仕训国大夫孝光李公号五峰偕夫人徐氏之墓。”
右边铭文:“史载公少博学复古,隐居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者尽众。行省泰不华以师事之。至正癸未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帝大悦,赐上尊,升秘书丞。会二丞相去位,公随致仕归。公文章名当世,为天子所尊。其文一取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以措词。有文集二十卷,雁山十记,号为《五峰集》行世。”
左边铭文:“公与处士完者图、执礼哈郎、董立、张枢诸公一时应微诏,各授以显要,或疑其太优,右丞相铁木儿塔识曰:‘隐士无求于朝廷,朝廷有求于隐士,区区名爵,何足论惜。’识者诵之。自迄今历三朝。二十一史载,元世登儒林者与公仅二十八人。公之重当时名,后世者可见矣!故谨以志之。”
下款: “道光十六年秋八月众裔孙重建。”

1985年7月17日,公布李孝光墓和李孝光读书处——云霞洞为乐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陈增杰历时四年的编校,出版了《李孝光集校注》,辑录文26篇,诗702首,词22首。

2010年,《温州历史文献集刊》收陈增杰的《李孝光集校注补遗》,使存世文41篇,诗810首,词27首。

2013年规划在田岙村建五峰森林公园,设李孝光纪念馆。2014年动工兴建纪念公园,同时又新辑佚诗13首,佚文1篇。

2014-3-18 23:23:54
话说元代在历史说上讲得很少。。。。。。。
2014-3-19 17:13: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