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互保企业的自我救赎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3-1-22 1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90 6
  自少数乐清企业发生互保链断裂危机后,一些无辜的企业牵涉其中,侨光、宏达、江南矿业等一批企业出现倒闭或负责人跑路,而精益等一大批企业在困难中选择了坚守。虽然每一步他们都走得很艰难,但在艰难中不放弃不退缩的精神,犹如冬日里的阳光。

  选择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如果让你再来选择一次,你还会不会入股接手精益电器集团?’当时我只觉得好笑,别说没有如果,就是有,躲都来不及。”

  “但是,就因为没有如果,既然我已经接手,只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场仗打不赢,也就变成了我人生的终点;相反,要是能挺过去,也将是我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一件值得我骄傲的事情。”

  昨天,在精益集团董事长办公室,板寸头、黑夹克,40多岁的陈冬青看起来阳光、干净又精干,只有提到精益的危机时,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几分焦虑。

  “只是这条路真的走得很累。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应该放手,好好陪陪家人,或者善待一下自己。”自从2011年4月接手精益集团后,精益电器集团的董事长陈冬青没有好好睡上一觉。

  在未当上精益集团的董事长以前,陈冬青是乐清40万在外乐家军中的一名商人,他的经历特别苦:11岁没了父亲,16岁没了母亲,14岁就开始走南闯北。

  “几年前,一直在外做生意的我回家时,对面碰到三姐,她竟然认不出我来。”陈冬青说这事对他触动很大,离家太久了,连亲人都不认识了。这几年,完成了一定资本积累的陈冬青回家的情结日浓。

  “之所以选择加盟精益,是因为我对精益比较了解,当时精益的困难,我认为只是管理上的问题。”陈冬青说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精益的几个股东是我多年的朋友,一直邀我加盟,精益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不错,一个老牌企业中的佼佼者,我不愿意看到它没落。”

  2011年4月,陈冬青带着5000万元资金及两种新产品加入精益,8月21日,精益集团法人代表更改为陈冬青,陈冬青的股份占59.8%。

  改革

  在陈冬青看来,精益集团主要是内部管理非常乱,比如产品没有生产规章,员工没有工作纪律,销售没有分布次序,市场推广连份计划书都没有。

  陈冬青首先整顿公司内部管理,顶着许多压力,辞退了一些行政层面的员工,辞退掉的行政人员达80%。

  原来的第八第九层楼都是用于行政管理,精简人员后,只剩下九楼作为行政管理办公室,八楼腾空作为生产车间,

  这段时间,陈冬青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公司,带着一本黑色的笔记本,将看到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记下来。前一天晚上就给自己安排第二天要做的事。

  陈冬青从5000万元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产品的技术改造,“精益集团创建于1983年,是一家老牌的电器企业,一些产品已比较陈旧。”根据市场的需求,陈冬青淘汰了一批市场前景不好的老产品,组织了一个研发团队,对产品进行改造。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精益完成了产品的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新材料的应用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备的生产与质量检测体系等,这家老牌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通过与相关高校、研究所建立长期而深入的合作,精益的研发能力与技术实力得到质的飞跃,集团生产的瓦斯报警、冷光源、蓝牙信息矿灯以及矿工井下跟踪定位系统等,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并填补了在这领域的空白。

  除了巩固原有的营销网点,陈冬青在江苏、上海等地新布了十余个销售点,在一番行之有效的改革后,企业营销效果明显,月销售量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陈冬青又马不停蹄地筹划着进入第三产业,通过“退二进三”项目的实施,计划将现有的厂房进行拆建,与新华集团“退二进三”项目联合,打算建设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商务购物中心。

  “该项目已经得到乐清市发改局的批准,进入土地转让金补缴程序。建设方案已经确定,设计任务书也已下达,进入设计环节。”陈冬青说,“同时进场七里港工业园,把现厂区改造成乐清西乡的一家大型豪华商务购物中心。我找人评估过,如果一切顺利,这个购物中心每年能给我们带来超过4亿元的收入。”

  如果没有这场互保危机,这个美好的蓝图将很快实现。

  危机

  然而陈冬青的一切计划全部被这场互保危机打乱了,侨光事件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令陈冬青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精益竟然替其在各银行总共担保了3150万元!

  陈冬青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9月26日的早上,“为了奖励员工半年来的辛苦付出,公司组织准备去海南旅游。当我上飞机的那刻,收到了侨光集团法人可能外逃的消息,当时就犹如晴天霹雳,我预感到可能不妙。我们公司是侨光的互保单位,侨光出事我们公司必定会受到牵连。”

  为了不影响员工心情,陈冬青只说临时有事,去不了。他独自忧心忡忡地赶回公司,消息也在回来的路上被彻底证实。

  “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只为侨光担保了500万元,但银行要求我们偿还的竟是3150万元,当时我就蒙了。”陈冬青事后查公司的账目,有记录的确实只有500万元,而在不同的银行合同上,陈冬青看到精益集团又确实总共为侨光担保3150万元。

  事情发生后,亲人朋友都劝说陈冬青放弃精益,先前投入的5000万元就当买个经历,到法院申请破产起码还能保全部分资产。股东们也紧急召开了“倒闭会”,会上所有人都同意申请破产,因为大家都已感到无力再去挽救这突如其来的巨额代偿。

  会上,当大家把目光集体投向陈冬青,等他拍板的那刻,原先也赞同破产想法的陈冬青突然在那一刻开始动摇起来。犹豫了好久,陈冬青最终说出的却是这样一番话:

  “既然大家都已经放弃,那么接下来由我来承当一切后果吧,所有的事让我一个人去解决好了。”

  “刚有起色的精益,在我接手不到的半年时间里,我怎么忍心看着它在我手上再次倒闭,那先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钱在那一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如果在那一刻我放弃,那我今后就再也不会有成功的一天。”

  “更重要的是,精益还牵扯到十几家互保企业,这十几家互保企业的下游企业也多达几十家,如果精益宣布倒闭,那么这些企业就要替精益偿还贷款。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连最基本的责任、诚信跟道德都抛弃的话,我想,一个颜面无存的企业家何以再有出头之日。”

  谈起一年多前的事情,陈冬青还历历在目。

  寻路

  通过多方的求证与调查,陈冬青终于明白,当初为侨光集团担保的金额与账面显示的为什么反差那么大。

  “有一次,侨光负责人约我到一家会所吃饭,要求我公司为她担保贷款1000万元。”陈冬青说。

  当时,陈冬青就想退出与侨光集团的互保,那个饭局没去,或许他预感到危机的到来,“侨光当年的业务额通过正规开票的只有1000多万元,而贷款这么多显然是不正常的。”陈冬青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明眼人都清楚,一家营业额仅1000多万元的企业,银行敢为这家企业贷款那么多,说明银行本身在管理方面有问题。

  侨光集团负责人出逃后,精益集团作为担保企业受影响极大,当时精益集团在温州华夏银行解北支行、温州深圳发展银行、温州广发银行3家银行共贷款2000来万元,在8至10月份到期,本来到期还款后将按计划放贷,然而,由于精益集团替侨光集团担保,已入了银行系统的黑名单,这3家银行相继开始压贷或抽贷,而同样由侨光集团担保的在某银行柳市支行的一笔贷款也面临着到期。

  “压力非常大,到处想办法借钱。”陈冬青利用自己多年在外做生意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圈,借钱帮精益暂时缓解一下困难。

  而银行本来说好的贷款迟迟没有发放,陈冬青很着急,他多次跑银行,收效甚微,于是陈冬青跑温州的职能部门。

  2011年10月10日,陈冬青写了一份厚厚的《关于要求帮助协调相关银企给予放贷渡过企业难关的申请报告》,跑温州相关职能部门。报告中很详细地罗列了近期已经到期还款应该放贷而压贷的贷款数目及银行,请求相关职能部门紧急协调帮助解决,罗列了即将到期的贷款金额与银行,请求作出协调。

  报告也详细地罗列了公司的负债情况,公司的经营情况、生产情况等等,甚至连精益集团全国主要经销商分布网点都详细地写在报告上。

  陈冬青将报告送到温州市府办、金融办、温州市企业服务百日克难行动办公室等部门。

  2012年2月27日与3月2日,精益集团有两笔贷款到期,由于当时公司境况不好,银行方面有意收回贷款,坚决不肯动用应急资金,无奈之下,陈冬青发信息给温州市政府派驻市银行联络协调的工作人员求助。在第二天一早陈冬青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自己昨天收到信息,细读之下发现信息言辞恳切,字字精诚,看来真的需要帮助。

  此人对陈冬青说:“你抽空来市政府一趟,我引见相关负责人给你认识。”后来,此人帮忙联系金融办、经信办的工作人员。“这个人真好,后来我了解到了此人是温州市府办综合处二处处长徐恩杲,他还带我到温州市府食堂里吃七块五毛的快餐。”陈冬青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经常有人帮助我,他们的举动让我很温暖。”

  2011年12月28日,温州市企业服务百日克难行动办公室专门召开了关于精益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融资问题协调会议。

  参加人员有温州市克难办、市金融办、市银监分局的领导,乐清市领导吴云峰、乐清市金融办、经信局的领导以及各大银行的行长或负责人,当时会议上明确,8月份在华夏银行解北支行已还贷款的900万元在办妥有关担保手续后5-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发放;深发行温州分行及其乐清柳市支行与精益集团一致同意双方续贷问题以及精益集团为侨光集团担保代偿问题一并解决:由深发行温州分行在规定工作日内,以优惠利率给予精益集团续贷1700万元,精益集团将其中700万元定存于深发行,作为为侨光集团担保代偿的保证金;精益集团在各银行陆续到期的贷款,各银行原则上维持原贷款抵押、担保等条件继续予以续贷。

  有了这个会议的纪要,陈冬青稍稍宽了一点点心,然而,精益集团将某银行柳市支行一笔490万元贷款还掉后,等了15个月,再也没有贷下来。另外,原来精益集团的外协件供应商得知精益集团的处境后,每月从20万件减到3万件。

  “最痛苦的是受互保影响,各大银行大量地压贷或抽贷。”陈冬青说自己的压力很大,据了解,目前抽贷压贷共6000多万元。

  “现在担保企业互保的企业出现状况,第一反应就是风险来了,马上就想退出互保,而还在互保链上的企业其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马上退出,要为双方生存与利益考虑,等双方企业稳步发展了,再逐步退出。”陈冬青说企业越是艰难时刻,越要抱团。

  坚守

  看到陈冬青为了这个企业资金周转,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个人财产投进了集团,房子抵押了,连亲戚辛苦创办的气动公司也拿来做担保,还将自己在湖北、上海等好几家企业的股份卖掉,将钱贴到企业里,他的妻子心疼不已,为此经常哭。

  2012年上半年,又有一笔1500万元的贷款到期,听到丈夫到处借钱还款,妻子再也忍不住了,“不要还了,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该卖的都差不多卖光了。”妻子擦干眼泪,也帮忙打电话向自己的朋友借钱,努力与丈夫一起将银行的钱先还上。现在房子也抵押了。

  “我本来是带着新产品进精益集团的,现在新产品开发已成熟,但现在不敢推出,最主要是没有资金。”陈冬青觉得面前除了困难还是困难,新产品的推出需要上千万元,现在不知道从哪儿再借这笔款。

  “其实想放弃很容易。”陈冬青说自己也曾想到放弃,“如果精益宣布倒闭,那么这些企业就有互保的连带责任,那么引发的这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乐清企业的打击是致命,同样也会牵扯到银行。”

  陈冬青说,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不能这么做。

  “我相信会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天。”陈冬青说,“也许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举步维艰,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会走到最后一步,哪怕前面风雨再大,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向前,因为从互保链危机爆发的那刻开始,我们这些还有良知的企业家早已注定没有了退路,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最后这一席话,陈冬青说得很坚定。

  或许陈冬青遇到与不少乐清企业家相似的困难,或许黎明前的黑暗特别黑,而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时,正是希望所在。(记者 黄小双)

全部回复(6)
一看而过                 
2013-1-22 12:32:49
发的好楼主!
2013-1-22 12:36:02
不看的过去了
2013-1-22 13:46:34
坚持就是胜利!!!
2013-1-22 14:20:11
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就在前方
2013-1-22 15:35:43
能打持久战就能出头
2013-1-23 21:36: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