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一个值得每个人反思的故事

[复制链接]
云上的日子 发表于 2010-5-14 20: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51 7
唐元和十五年,大文豪白居易拜访“鹊巢和尚”道林禅师。茶后白居易请教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道林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诗人很不满意,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么说。”禅师也不见怪,只是缓缓地说:“虽然三岁小孩也知道这么说,但八十岁老人也不见得能做到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林禅师的回答听起来确实过于平常,自然令白居易这样的大文豪大失所望。但白居易的深感失望,过不在道林,而在于他自己。只因他在拜访之前心里先有了这样的期望:像道林禅师这样的得道高僧,见识自当不凡,他的讲道必定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再则因为他也太小觑这八个字了。
  因为人人都会说,连三岁小孩都能说,所以道理就不再是道理,而成了凡夫俗子的庸见,于是被轻贱,被抛弃。不知道这是道理的悲哀,还是人们的悲哀。但可以肯定的是:罪不在道理,而在于人们的对道理的轻慢心理,在于人们喜欢标新立异以标榜高明的心态。
  道理本来就是一种很怪异的东西,你尊重它,它就是道理,一种实实在在的甚至是巨大的存在,而它也确实有着道道,你循道而行,便能得理,你逆道而行,就会失理。但是如果你不尊重它,它对你而言就是虚空, ......
全部回复(7)
怎么觉得楼主有点入迷了
2010-5-14 21:19:49
色即是空
2010-5-14 21:47:23
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者无边也.
一句简单的:知足常乐,试问又有几人做到?而又有何人不识不晓其中之意?
越其简单,越难做到而能做到者实为天人也.故而有禅师,高僧之类凡人所祈盼者存之于世.
以求解心里之不解,实求内心之平衡矣.
2010-5-15 08:57:13
回复 4# 简单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很多人都学过这篇课文,正如《弟子规》上所讲,“仁者稀,流者众”,真正得道者,真正的仁者是少之又少,而很多人都是失道者,是流者。
    但问题是当今社会,失道之人越来越多,天灾人祸越来越频繁,原因何在?因为追逐金钱,追逐名利的人、集团、国家越来越多。经济数据放在第一位,怪社会环境、政治体制、领导干部等都无从怪起。
    每个人生活的心态决定了生活的幸福感。
    有这样一个老故事,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一个山里的放羊娃受记者采访。
    “你放羊为了什么啊?”
    “放羊为了让羊长大。”
    “羊长大为了什么?”
    “卖了羊换来钱。”
    “换了钱为了什么?”
    “盖大房子娶老婆。”
    “娶老婆为了什么?”
    “生孩子。”   
    “生孩子为了什么?”
    “放羊!”
    一个非常优秀的中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于是一个新的悲剧故事发生了。
    “我认真读书,成绩优异为了什么?”
    “为了考重点大学。”
    “考重点大学为了什么?”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赚大钱。”
    “赚大钱了什么?”
    “买房子、车子,娶一个好太太。”
    “娶了好太太为了什么?”
    “生一个儿子。”
    “生儿子为了什么?”
    “让他好好读书。”
    想到最后的结果,这个优秀的中学生最后自杀了!这不是虚构的故事!
    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2010-5-15 14:39:43
樓主古代來的。
2010-5-15 18:41:09
[quote]樓主古代來的。
316201014 发表于 2010-5-15 18:41 [/quot
    非也,你不懂其语中之真意。
2010-5-15 20:54:25
回复 7# 简单


    嘿嘿!!其實這些話很有道理的。。
2010-5-15 21:54: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