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弟子规热潮

[复制链接]
云上的日子 发表于 2010-5-14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5 6
  从这个学期开始,京城多所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与此同时,网上也开始出现一些质疑: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主要靠背,他们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吗?学校组织学习《弟子规》或《三字经》这类国学经典,是否有“跟风”之嫌?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规避其中的封建糟粕……

  那么,学习《弟子规》意义何在?学生和家长对这样的学习是否欢迎?《弟子规》走进校园是否要经过“改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推广普及《弟子规》教育的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崇文小学等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0月9日,史家小学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文明礼仪迎奥运”大赛,学生们或背诵,或书法,或设计电脑作品,用各种方式表现着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成果。

  史家小学校长卓立表示,自这个学期起,《弟子规》正式走入该校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其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奥运文明礼仪相结合,通过推行《弟子规》教育,号召男生要做小绅士,女生要做小淑女,让孩子们从小与圣贤同行。

  同时,府学胡同小学、崇文小学等示范小学也正在学生中推广普及《弟子规》教育,他们有的利用每天每节课前2分钟时间来学习《弟子规》,有的则通过学校电视台或广播定期讲解,并举行各种比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多所知名小学都在开展《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学习。《弟子规新编》编委会负责人霍忠武说,这本教材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现代德育教育中常常灌输大而空的道理,却没有具体准则的失误。“这些年来学校的德育课都是跟着政治形势走,老师手头上关于道德培养方面的教材却存在着空白。另外,国家积极倡导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这一理念,我们也需要有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践行的读本,强调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在很多教师看来,学习《弟子规》也是一件好事。国家著名教育专家、特级语文教师孙蒲远认为,小学阶段背诵《弟子规》是最佳时期,从小灌输的知识道德对人的一生都影响深刻,令人受用终身,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北京市崇文小学校长、高级语文教师白淑兰则表示,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角度来说,《弟子规》通篇都是三字句式,内容凝练,言简意赅,值得孩子们反复熟读、深入学习理解。学生每天接触,对提高认字量也很有帮助。另外,学校还组织孩子们写日志交流学习心得,收集生活感悟,《弟子规》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渠道。

  《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全面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基础规范。是一本儿童启蒙传统教材。
全部回复(6)
难道老祖宗就留下一本弟子规啊
2010-5-14 21:19:14
生有涯。学无涯。
2010-5-14 21:52:40
有句古话讲: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思古自今,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人心在变,思想也在变。所以这句话的前半句就有点不合适当今的社会现象。而今这个社会,应该说只有钱才是万能的。没有钱那就是说你是什么都不是。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只会看到和钱有关的东西。而你没钱就不会有人关注你,在意你。 (有人说,你是不是穷大了才么说的。我想你对身边的事和物还没观透)
    看看古人如是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知!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古人说的不正是现实吗?最起码我发现我的身边就是这样的。
    记得曾经的儿时,邻居隔壁,人与人之间总是一团和气。有什么事喊一声随声而到。没有一丝的计较得失——而今有什么事总是离不开钱。没有钱什么事也做不了。这就是金钱社全给我们带来的亲情,友情的转变。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可曾见一人!
    我今年回家听到一件小事。我邻家的房顶漏雨了,家里没有男人,就叫上他丈夫生前最要好的朋友来帮忙整了一下。半天不到。结果人家收了50元的工钱。如果是早10多年前,他会收吗?所以经济社会很现实,一个字“钱”。情和义也许真的只是在嘴上说说而矣。因为真正的情和义很少有人体会过经历过。我觉得刚才我说的这件事其实就是对情和义最好的注释了。
   有钱才是万能的。
   没有错,你有钱了,可以叫上平时不是朋友的朋友喝上二杯。你没有钱了,你叫得动他们吗? 仔细看看有多少人在呼你的存在。
     古人的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
     体莫说人性是自私。
     在上初三时我们的班主任说,人不为已,天株地灭。(他说是老毛说的,当时的表情很是激动,我不清楚到底是谁说的。)
     我要说其实人是一种很感性的灵长类动物。只是被经济社会的大环境所感染。看到的只是与钱有关的事与物。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天下事无为而生。而我们却多在为了让自已所有而生。
而今兴起的少儿学论语,读三字经,背百家姓,弟子观。热枕之下,我们的下一代学到了什么?相反的为什么给我们的感觉反到是这一代人素质越来越差了呢?因为现在是经济社会,个个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你不理我我也无所谓。夫子要是在地下有知他一定会大喊:苍天啊,!大地啊!是谁把我一生的精髓糟蹋成这样了啊!!为什么我们同样是人,差距咱就这么大啊!!       
我为自已生活在这个世界感到悲哀!!
       我也为自已不为谁活而感到幸慰。
      
这是本人以前发表在论里的《经济社会看人性》,看到现在又流行弟子观了,再次拿出来发一下感概。
2010-5-15 08:45:55
流行弟子规,本身,流行一词就值得商榷。所以还是应该自己去读一读弟子规。它其实是人生的规范和幸福的源泉。
   真正去参读了弟子规,会发现它不仅仅是拿来背的,更是拿来做的,不仅仅是拿来做的,更是要做到位的。
   “父母呼,应勿缓”,现在一些孩子对父母“一言九顶”。
   “德有伤,贻亲羞”,有一些孩子不顾父母颜面,言行失态,给父母丢脸。
   “财物轻,怨何生”,多少人计较于物质金钱所得。总觉得自己做的远多于自己所得的,心态失衡。
   “凡出言,信为先”,整个社会信用危机已经不是新的话题了。考试作弊,学术作假比比皆是。
   “凡是人,皆需爱”,多为他人考虑,多一些换位思考,就少了许多争吵啊。
   “抱怨短,报恩长”,有几多人能真正报答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甚至感恩所食之物,解渴之水?
   “非圣书,屏勿视”,多少书报、杂志、网络、影视,已经只重销量只重收视率而迎合他人,以低级趣味为主。
    行动、习惯、思想和念头,若能遵照弟子规去做,只会让你真正遵循大道,成为得道者!
2010-5-15 15:05:57
支持楼主
2010-5-15 16:14:21
又這個!1!現在怎麼都說這些來了。
2010-5-15 18:35: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