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片区姓氏来源(不定期增补中)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3-1-30 06: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435 44
本帖最后由 老马样板 于 2014-7-13 19:30 编辑

下面如果没有你的姓氏,请提出或等待,因为这份资料出自各种志书中,目前还在不断增补中。
如有失实,请你指出,以便更正!
如果你知道确切的姓氏来源,敬请回复,我会重新编辑的。
编辑本贴

马姓   
阁口宗:始迁祖马唐雍,字万丰,原籍陕西平凉。元至大四年(1311) 乐清县尉马德之弟,随兄来乐,因见
阁口景色优美,遂定居于此。后裔分布大荆、水涨等地。
舟山头宗:始迁祖马廷谏,原籍闽泉州。元至元年间(1271- 1297)从温岭转迁舟山头。

仇姓
卓屿宗:始迁祖仇元梅,原籍黄岩下浦。元至顺四年(1333)迁人大荆卓屿。后裔分布清江等地。

叶姓
福溪宗:始迁祖叶立发,字礼强,原籍无考。唐贞元七年(791)从丽水迁居福溪。 后裔分布甸岭、岩塔头
、御营、西庄、四角丘、岭里、北垟、仙溪新村、石坦、四亩垄等地。


卢姓
李宅基 出自 磐安县新渥镇大山下一带九支卢,始祖为打铁师傅.于道光年间<1800>年前后迁入. (感谢
夏雨雪 提供信息。)

刘姓
前窑宗:始迁祖刘温,字信孙,原籍闽。明永乐间(1403---1424)从温州鼓楼下转迁前窑。后裔分布大荆、
舟山头等地。

阮姓
石门宗:始迁祖阮赴捷,字希敏,原籍闽莆田。明洪武初迁人大荆石门,后弃儒办 实业,为大荆冶铸业的
奠基者。

陈姓
新坊宗:始迁祖陈用善, 字机宜,原籍闽长溪赤岸。宋时官至宣义郎,系主战人士之一,岳飞被害后,举
家出逃。绍兴 十五年(1145)从太平(今温岭县)转迁大荆方谷(明代改称新坊)。后裔分布水雄舟、后岙、
长垟、周家山、石施坑、利条、葫芦岙等地。

杨姓
水涨宗:始迁祖杨公辑,字从缮,原籍闽。宋淳熙中期,从怪屿(今温岭境)迁居水涨。
小岙宗:始迁祖杨俨,字光望,原籍闽建宁。元至正间(1341--1368)从温岭大溪转迁小岙。后裔分布舟山
头等地。

李姓
淀岙宗:始迁祖李王二,字旭祥,原籍安徽合肥。南宋绍兴间(1131-1162),因爱 淀川山水之秀,举家徙
入。后裔分布黄家岙、干岭、中庄、响岭头等地。
北阁宗:始迁祖李纯忠,字忠顺,原籍闽。明洪武初 (1368-1377)从温州茶山迁居北阁。

金姓
东侠宗:始迁祖金慕深,原籍闽。元末迁居白石东侠。后裔分布樟树下等地。

郑姓
凰屿象山宗:始迁祖郑五六,原籍闽长溪赤岸。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为避乱迁人凰屿(今西凰社)。后裔
分布荷盛、东岙、桥前、桥后、大河沿、大漠、前横、后横、龙根、下渎、谊山、东凰社、长虹、上锋、
长丰、象山、潭头、上池、浃东、浃西、长春、东仁宕、前街、后街、 上园、马仁桥、横带桥、七里、
湖横、塘下、沙头、凰岙、店后、黄华、上岩、朴湖、朴头等地。

张姓
陈坦宗:始迁祖张洗耳,原籍闽长溪。宋雍熙年间(984-987)从永嘉张溪转迁陈 坦。后裔分布丁岙、佐溪
、岭下、湖边、棣头、瑶岙、孝顺桥、上仙垟、虹桥、蒲岐、万泽、贾岙、陈 岙、下山头、岭脚、沙角
、珠垟、上滩头、湖横及白溪、筋竹等地。

大荆东门村张乐氏:宁波乐氏子过续给张姓舅父,改姓为张。后人迁东门村。后人在大荆开第一家当捐修县志的张锦山、修文昌阁的张桂萼等,当年东门街商铺都为张乐氏的产业。后裔分布东门、西二等地。

林姓
湖边宗:始迁祖林惟月,号梅屿,原籍闽长溪赤岸。宋治平四年(1067)从温州转 迁湖边。后裔分布长山后
、乌石、横山、北阁、湖上垟、下岭头等地。
白象嵘头宗:始迁祖林震,字雷阳,原籍闽。元至正六年(1346)从县城转迁嵘头。后裔分布白溪下塘、界岱、合湖桥、三重炉、吴番等地。
天成*a头宗:始迁祖林宗WL,原籍闽莆田。宋绍兴初(1131-1135),随子林缥(时秀水令离任)隐居天成嵘头。后裔分布龙山头、林大屋、巨渡、前详、浮样、白溪、雁荡等地。
白溪白壁林氏:唐天佑年间从莆田避战乱而来。感谢网友84559提供。

项姓
旸谷岙宗:始迁祖项淡,字廷玉,原籍东阳项里。为五代梁八部将军。因兄弟六人都遭暗害,其托游猎出
逃,于后梁开平间(907-911)迁入旸谷岙。后裔分布利条、马家山、 大台门、下岙等地。

施姓
清江宗:始迁祖施才,原籍青州(今属山东)。宋大观(1107----1110)前后从背州转迁清江。后裔分布白溪
、樟树下、靖底施、下塘、蟾河堡、白石、密溪番等地。

冯姓(感谢 忆水长天 提供信息。)
是从临海迁来冯村的,后来又有分支从冯村迁至小坑岙村和白石凤凰村,小部分迁至下山头村和东里村等
大荆附近村落

章姓
南阁吴继章:1276年,元兵屠北阁村,幸存吴姓一家把次子吴评过继南阁章家,改名开宗,为吴继章的始
祖。章纶为吴继章的第五世孙。

周姓
大荆周李氏:祖籍鄞縣,康熙乙卯李启专随表亲大荆营新千总周定国同来,以周姓入营,居南门外隔溪,后人也改李为周姓。

吴姓
北阁吴姓原居福建莆田望仙桥,宋代时吴陈号全智,仕至银青光禄大夫,由福建莆田迁居浙江台州仙居田头,至吴芾,官居龙图阁直学士,死后谥号康肃。康肃公生五子,幼子吴深,字仲资,任乐清知县,卸任后,遂定居温州乐清北閤,仲资公生二子,次子吴梓入赘北閤陈氏,生一字吴源,仕朝奉郎。源生四子,次子吴谦,亦名吴评。时已至元代。吴评即南阁吴继章的始祖。


章姓
南閤是唐太傅仔钧公七子仁政公后裔的集居地,仁政公娶夫人杨氏,生三子:文稔、文贲、文睿。南閤始迁祖为仁政公次子章文贲。
  章文贲,字延世,排行三十七,生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世居福建浦城。文贲非但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孔孟之道,还是个颇懂舆术的地理学家,喜游览名山大川。在官任后晋括苍(今浙江丽水市东南)提举期间,曾带家仆从永嘉出发,沿括苍山脉一路游来,见雁荡山气势磅礴,山清水秀,令人叹为观止。再顺溪而行,见一处地势开阔,群山环抱,南面山如旗鼓林立,北面山如凤凰展翅。文贲情不自禁,拍手叫绝。离任后,就携家眷到此定居。因地处溪南,故名南閤,文贲即为开村鼻祖,南閤即为章氏居地。








全部回复(44)
.....................
2017-8-25 16:48:22
老马,我们要来一趟水涨。方便联系你否?
2017-8-24 11:18:46
想知道缪
2017-3-6 19:57:02
请问雾湖的陈姓哪里来的,谢谢
2016-8-31 15:42:51
族谱已完成,华塘派就少水涨一脉。遗憾!
2016-7-23 09:26:48
方姓呢?
2016-7-23 09:22:17
路过
2016-1-3 10:32:13
本帖最后由 老马样板 于 2015-1-3 07:20 编辑
武84559 发表于 2014-12-30 13:26
你在施应龙一文中那柽岗柽江在永乐志中应该樟树下吧

隆庆《乐清县志》确载墓在柽江大坟村。这里的柽江不是辖区名,而是临近的大河名,起到方位指示作用。大坟村和樟树下当时都属十八都。
2015-1-3 07:19:19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4-12-19 14:31
柽江应为清江。附乐清民政志相关内容。

你在施应龙一文中那柽岗柽江在永乐志中应该樟树下吧
2014-12-30 13:26:17 来自手机

毛姓起源之姓氏概述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毛姓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各种中国姓氏学经典上,都  一代伟人毛泽东
可以看到有关毛姓起源的同样记载:
  《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姓源》也说:“周文王第八子郑封于毛,《左传》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
  《广韵》说:“毛亦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
  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一卷:“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
  这里所引资料基本统一,即毛姓的得姓,始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郑被封于毛。 如此说来,毛姓远古时还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得姓始祖,赫然是当年中国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同胞亲弟弟,名叫姬郑(《通志》以为是姬聃,这可能是误解《左传》所致)。 正是因为沾了王族的荣光,姬郑当年才无功也受禄,被封为伯爵。这在当时可是最高的级别头衔了。不但如此,他还被被授予司徒之职,并获准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性的诸侯国──毛国。
  当年姬郑所建立的毛国,实际上也就是周成王封给其叔父郑的这地块小采邑,其地一说在今陕西扶风,一说在今河南宜阳。但是,姬郑也就是毛伯所建立的这个毛国,在历史上并没有起过什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有关它的记载也就非常少,甚至连它何时亡国、为谁所灭,也是一笔糊涂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毛国灭亡之后,它的子民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便是毛姓的由来。
  据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姓氏研究中心的调查,2009年,按照人数来排名,毛姓在中国大陆地区排第85位。

毛姓起源之姓氏渊源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毛姓起源之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河南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据古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生而有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毛姓起源之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毛姓起源之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
  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另《明史·毛胜传》: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毛姓起源之堂号
  "舌师堂":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国攻赵,平原君向楚国求援,毛遂跟着平原君出使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判,直到中午未能达成出兵援赵的协议。毛遂就拔剑胁迫楚王,晓以利害,遂订了楚国出兵援赵的条约回赵。平原君夸奖毛遂说:"毛先生饿三寸舌抵百万之师!"毛氏因以"舌师"为堂号。

毛姓起源之郡望
  西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东汉时移治离石(今山西离石)。 荥阳郡:三国魏时分河南郡置郡,治所在今荥阳。 河阳县:汉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 北地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省宁县西北),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2014-12-27 08:46:04
毛 姓 的由来哪
2014-12-26 11:12:46
王姓呢?
2014-12-19 23:31:13
abcabc 发表于 2014-12-19 16:12
仇氏宗应下屿坦。祠堂太公牌位都在下屿坦祠堂内

这个要看宗谱才能确定。
2014-12-19 22:03:15
本帖最后由 abcabc 于 2014-12-19 16:17 编辑

仇氏宗应下屿坦。祠堂太公牌位都在下屿坦祠堂内

一、来源有三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方正堂"、"德化堂":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郡望】:《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秦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
仇台:东汉人,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邑强国。
仇英:明代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以卖画为生,知名一时,为"明四家"之一。
仇览:东汉名士,兄弟三人皆有文史才。
仇博:宋代名人,字彦文,新安人。质敏博学,年十三岁作《至乐堂记》,苏东坡赞其"后生可畏"。
仇养蒙:明代孝子,富平人。万历间岁歉,以粟奉亲,与妻糟糠。年八十,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
仇时济:明代宿州吏目,长治人。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远:元代儒学教授,字仁近,钱塘人。工诗文,有《金渊集》等,与白斑齐名。

2014-12-19 16:12:24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